大足石刻艺术

作品数:28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龙红邱正伦冯洁熊笃刘健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雕塑》《民族艺术研究》《文史杂志》《华夏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大足石刻演变历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思考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第13期23-24,共2页王为为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的总称。它开凿于初唐时期的永徽年间,至晚唐时期景福年间逐渐大兴;至五代时,大足石刻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然后又兴盛于两宋时期,出现宝顶山造像,此为大足石刻第二个高峰期;之后逐渐凋零,明...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历史发展 宗教 信息可视化 
三教融合对大足石刻石窟造像的影响被引量:3
《雕塑》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刘健 刘晓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位置,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大足石刻造像是中国融汇儒、释、道三教而自成一体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之林中一座让人惊异的丰碑。中国传统文...
关键词:大足石刻艺术 三教融合 石窟造像 
世俗生活与宗教世界的交融——评龙红《风俗的画卷——大足石刻艺术》
《艺术学界》2012年第2期290-293,共4页苏金成 胡媛媛 
大足石刻艺术的研究只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所重视,同为宗教艺术,它远没有敦煌、云冈、龙门那样声名远扬。其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若干篇片段式的论文之中,其系统性、深刻性远不能概括出大足石刻的全部价值。特别是美术史上关于大足石刻的...
关键词:世俗生活 摩崖造像 云冈 儒释道 永恒性 高浮雕 图像学 调伏 佛教中国化 三教合一 
人类学视野下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踪迹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邱正伦 
大足石刻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价值本身就具有全人类的意义。对宗教题材中的人间生活情态特征、造型风格的生活情状以及形成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审美的人类学动因等方面的分析,旨在探寻石刻造型艺术世俗化风格背后的人类学价...
关键词:人类学 石刻艺术 大足石刻 审美价值 世俗化风格 
论大足石刻艺术的虚实对比被引量: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91-192,共2页龙红 
关键词:虚实对比 石刻艺术 艺术感染力 艺术效果 艺术创造 大足石刻 
独具特色的大足石刻艺术被引量:1
《华夏文化》1997年第2期32-33,共2页陈国生 
独具特色的大足石刻艺术□陈国生重庆大足石刻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石刻群,始于初唐,经中、晚唐,前、后蜀盛于两宋,延续于明、清,保存了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石刻100多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共有造像1030个龛窟,...
关键词:石刻艺术 宝顶山 重庆大足 民族特色 大足石窟 石刻造像 “父母恩重经变” 风格的演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 
大足石刻艺术
《文史杂志》1993年第3期21-22,共2页刘渊临 
去年8月15日,我参加重庆《海峡两岸四川籍书画家作品联展》后,顺道参观了大足的石刻。中国石刻,最有名气的,是龙门、云岗等处。大足石刻虽然不及上述二处石刻的名声那么响亮,但是研究石刻者都知道它是中国石刻的晚期杰作,而其特点是道...
关键词:石刻艺术 籍书 画家作品 宝顶山 金刚藏菩萨 释迦 大方便佛报恩经 赵智凤 密宗 净饭王 
浅谈大足石刻艺术的形式美
《四川文物》1986年第S1期104-106,103,共4页朱丹枫 
我国的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本民族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基础上,融进外来艺术,从而创造出辉煌璀灿、纷繁耀眼的石刻艺术,并逐步形成了强烈的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如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敦煌石窟,...
关键词:大足石刻 艺术的形式 石刻艺术 牧牛图 多样统一美 无量寿佛 宝顶山 杨家骆 卧佛 内容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