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本体

作品数:36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庆辉孙兴义董迎春张少扬赵心宪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南方文坛》《文艺理论与批评》《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族化的戏剧理论——诗化现实主义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2期160-162,共3页李晓婧 
诗化现实主义是田本相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话剧实际情况的理论。它借鉴了西方戏剧诗本体的理论,吸收了西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段,但又不是西方理论的照搬,而是融入了中国的诗化传统,追寻中国文学的诗本源,借鉴中国传统戏曲“情...
关键词:诗化现实主义 诗本体 民族化 
从“朦胧”说起:新诗“晦涩”审美价值观的诗学辨识
《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124-127,共4页柴华 尤丽洵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汉语新诗集序跋(1917—1949)与新诗文学场的建构”(18ZWB195)。
20世纪上半叶,“晦涩”作为新诗的审美价值观,其诗学内涵是立足新诗本体并伴随新诗现代化探索而逐步彰显的。“朦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审美观念,初显于李金发诗歌的“别开生面”;在从“朦胧”到“晦涩”的诗学论争中,穆木天倡导“纯诗...
关键词:诗本体 晦涩 审美价值 新诗现代化 
自反之诗 读梁小曼《系统故障》
《上海文化》2020年第9期38-50,共13页陈东东 
诗人每写一诗,就塑造(模铸抑或独创)一番诗之形貌,就以这翻新的形貌,又一次呈明诗为何物。不妨说,每一首诗也都是涉及诗本身的诗,每一首诗也都有指向诗本体的意见。并且,特别还有一种以诗言诗,以诗谈诗的论诗之诗……这在《诗经》里稍...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 论诗诗 《戏为六绝句》 诗谈 诗本体 司空图 《诗经》 杜甫 
论意思、意义与意象——兼论“诗本体”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20年第3期77-81,共5页刘礼堂 张子帆 
意思有别于意义。实词有相对稳定的意思,独出的词没有意义,意义的最小单元是语言游戏,只有在语言游戏中才能建构意义整体。意义连接了语言系统和生活世界,意思则仅仅从属于语言系统。对词而言,纯粹价值先于意义。意思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
关键词:意思 心象 意义 意象 诗本体 
基于诗本体观的新诗诗美问题
《贵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34-40,共7页陈国恩 
在新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差异性之上,实际存在着诗之为诗的属于诗本体的东西。它是没有分化的"诗意"与对"诗意"进行组织化的"内在形式"的统一。当"诗意"落实到具体的诗句时,由其语言所担保的诗歌形式对它具有反向的修正作用,使之合乎美...
关键词:新诗 诗美 诗本体 白话的诗性 
“诗意”之“静”与“美感”之“动”的辩证体现——《形上本体诗学》之“客观诗本体”诗学原理浅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75-183,共9页张少扬 
圣童博士建构的"客观诗本体"和"客观美本体"理论系统从"第一哲学(形上本体哲学)"的"本体(形上本体)"入手,揭示出该"本体"的"自在"性和"自为"性两种属性,并以"自在"性属性为"诗本体","自为"性属性为"美本体"。"自在"的"客观诗本体"在现...
关键词:诗意 诗本体 主观 客观 美感 
“张力”语言:诗本体回归之可能——兼论陈仲义教授《现代诗:语言张力论》
《唐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58-61,68,共5页董迎春 
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一直秉承重视语言本体的创作精神,借助语言形成诗的结构"张力"与审美空间。陈仲义教授的专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吸纳西方"新批评"理论成果而又自我创新,使诗的各种形式、技巧展示与研究均指向了"张力"之美。此书的...
关键词:张力 现代诗 语言 文学空间 
诗语张力论:勘探现代诗本体的新收获——评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的学术建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罗小凤 
陈仲义的新著《现代诗:语言张力论》深入诗歌语言内部和细部,专门研究中国现代诗的诗语张力,将语言张力作为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元素,以富有"张力"的学术精神建构起"诗语张力论",成为国内第一部以张力为核心范畴研究现代诗语的专著,在诗语...
关键词:陈仲义 语言张力 本体 现代诗 新收获 
客观诗本体:一种新的诗学理论被引量: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38-142,共5页张少扬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3BWW008)
就一般性观念来看,"诗学"只是一门涉及诗歌写作技艺理论的学科。圣童认为,这是自亚里士多德起西方"诗学"的历史性错误。柏拉图之前的哲学家则将"诗学"视为非技艺性的形而上范畴。因此,圣童对隐于诗歌作品背后的"客观诗本体"的存在性进...
关键词:诗学 诗本体 形而上 主观 客观 
对20世纪新诗史的总概括及对诗本体、新诗特点与其发展道路的思考
《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2期177-185,共9页王锺陵 
20世纪的新诗史从进程上说,可以划分四个大的时期,其总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即是在于更充分地寻找、展示其新的形与质,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纵贯了这一世纪新诗史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的矛盾,应透过西洋影响,...
关键词:新诗史 诗的本体 新诗的特点 三者结合的新诗发展道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