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地位

作品数:19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明见杨金文彭玉平曹胜高张莉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韵文学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合肥师范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代横吹曲的拟作成就及诗学地位
《中国韵文学刊》2022年第3期1-7,共7页陈倩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明代乐府诗研究”(YCBZ2019027)。
横吹曲在前代拟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在唐代诗歌繁荣、边塞题材盛行的氛围下出现拟作高潮,与边塞诗联系日密,其日益突出的边塞性质和不俗的拟作成就对唐代边塞诗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具有南北文风融合性质和丰富实践经验...
关键词:唐代 横吹曲 拟作成就 诗学地位 
两宋后山诗学传承考论
《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40-51,共12页宋皓琨 
后山诗学在两宋有完整的传承谱系,不但有可考见的魏衍、黄预、寇国宝、晁冲之、何薳、徐度、林景思、戴复古等共四代嫡传弟子,而且有陈造、赵章泉等宗法后山的诗人。在北宋,陈师道诗名并不突出,后山门人也仅限于徐州本地。但到南渡初,...
关键词:诗脉 传承 考论 诗学地位 
论上官婉儿的诗学地位——从两《唐书》载其神秘出生的差异切入
《学术交流》2020年第1期154-162,共9页林宗毛 曹旭 
两《唐书》都记载了上官婉儿颇具神秘色彩的出生经历却稍有差异,此差异显示了前后两期史家对上官婉儿由权臣到才女认识的转变,其变化的原因在于后者对上官婉儿诗学地位的逐步肯定。后期史家肯定上官婉儿诗学地位的原因是:在初唐诗坛,上...
关键词:上官婉儿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诗学地位 
从神坛跌落的白居易——从《苕溪渔隐丛话》反观宋代白居易诗学地位的变化
《安康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1-24,共4页廖雯 
宋代是白居易论大变革的时代,宋初“白体”诗人的出现以及大量承袭前代颂白的评论,将白居易的诗学地位推向了北斗之尊的高度,然而随着北宋中期的文人克服唐代地域,开展创新宋诗的探索以及去俗尚雅的美学追求的盛行,使得古典诗论家争相...
关键词:宋代 白居易 诗学地位 《苕溪渔隐丛话》 
徐祯卿诗学地位再评价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50-56,共7页王松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BZX06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69
明代前七子以"诗必秦汉,文必盛唐"的复古思想著称,但其每一位成员的诗学思想却不一致,而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徐祯卿即是其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位。文章通过对比徐祯卿与李梦阳的诗学思想,分析徐祯卿各个文集的复古追求,探究徐祯卿的诗...
关键词:徐祯卿 诗学宗尚 转益多师 因情立格 源流自成 
刘勰的比兴观及其诗学地位被引量:1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汪德宁 
关于刘勰比兴观的丰富内涵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对其比兴观在我国诗学中的地位却少有论及。刘勰的比兴观,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比兴的诗学理论,同时又孕育了"兴象"、"意象"、"意境"等审美范畴,是我...
关键词:刘勰 比兴 艺术手法 艺术思维 
现代解诗学视野中的穆旦诗歌
《理论导刊》2010年第10期106-108,共3页文广会 
从现代解诗学的角度,考察穆旦诗歌在中国现代诗学的重要地位与其实际的诗学成就形成矛盾的深刻原因。通过对诗人穆旦的个案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中重新认识现代解诗学内涵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完善与补充。
关键词:穆旦 诗学地位 现代解诗学 新诗 
读者叙事诗学地位的嬗变与问题
《北方论丛》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王瑛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读者从叙事诗学的边缘走向了中心。这一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叙事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受当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读者反应美学的影响。读者叙事地位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叙事学理论探索的变化轨迹,修...
关键词:读者 叙事地位 嬗变 
王昌龄“境思”说的诗学地位
《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137-141,共5页董学文 吴登云 
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王昌龄第一个把"境"引入诗论,倡导"纵横"思维,阐述"境思"理论,提出"意境"审美范畴,是中国诗歌艺术思维的一个重大转折。"境思"成为了中国诗歌以心灵自由为特征、强调主体情感抒发的基本思维模式。从"象"思维到"境思"...
关键词:境思 境象 意境 
从两唐书《杜甫传》看杜甫诗学地位的变化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66-67,共2页崔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
关键词:两唐书 《杜甫传》 诗学地位 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