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

作品数:757被引量:1249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国石吴洪琳魏俊杰何宁生胡祥琴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古与文物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陕西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发掘简报被引量:1
《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2期26-42,F0002,F0003,共19页李明 张蕊侠(绘图)  赵占锐 林泽洋 王若洋 
国家基金社科重大项目“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37)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底张街道布里村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这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墓葬,其形制和随葬器物呈现出很多新因素。如地表的凸字形土台建筑、天井的开挖方式、设置多重砖封门,以及成组的女骑马...
关键词:陕西咸阳市 十六国时期 大型墓葬 土台建筑 乐俑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等级研究——兼论咸阳布里村M63的墓葬性质
《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2期79-88,共10页林泽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37)的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等级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在系统梳理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呈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将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分为四个等级。同时讨论了布里村M63的墓葬性质,认为其应是一处前秦时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 十六国时期 墓葬等级 布里村M63 
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出土乐俑研究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8期99-108,共10页王若洋 李博 赵占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37)的阶段性成果。
陕西咸阳布里村十六国墓M63出土乐俑可分为伎乐俑和姿态俑两类。伎乐俑所奏乐器包括吹、弹、击奏3类8种;姿态俑均做特殊动作,并伴有张口特征,在音乐场景中承担了说、唱、领奏(领唱)、击掌、动作表演等角色与职能。布里村M63乐俑丰富的...
关键词:关中地区 十六国时期 乐俑 乐器 表演形式 
陕西西安焦村十六国墓M34发掘简报被引量:3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辛龙 王晓静(绘图) 荣洁(绘图) 刘亚峰(摄影) 杜欣(摄影) 李昌林(摄影) 杨军凯 郭永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37)的阶段性成果。
2020年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焦村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M34形制完整,出土器物种类丰富,组合明确,主要出土器物有陶俑、模型明器、石器和铜器。通过研究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该墓葬属十六国前秦时期。该墓...
关键词:焦村墓地 土洞墓 十六国时期 
陕西西安红光新城十六国墓M11发掘简报被引量:2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62-68,共7页 段毅 李钦宇(照相) 雷升龙(绘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关中十六国北朝墓葬出土器物研究”(编号:18BKG025)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西郊团结西路的红光新城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古墓葬,以唐代中晚期墓为主。其中M11为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了具有十六国时期典型特征的陶俑和陶马等器物,该墓葬的发掘为...
关键词:西安 十六国时期 土洞墓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分布研究被引量:3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78-87,共10页刘呆运 赵海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37)的阶段性成果。
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已发掘46处200余座,主要集中在长安城西北的咸阳石安原及南郊少陵原一带。这些茔地是以都城及居住地为中心集中分布,单点或多点成组出现;尤其是中、小型家族墓地占据了族群墓茔的大宗,个别族群茔地前后延续三百余...
关键词:关中地区 十六国时期 墓葬 分布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的分期与编年被引量:1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88-97,共10页赵俊杰 陈健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的发展演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以牛车为切入点,结合随葬品组合与墓葬形制,尝试构建完整的关中十六国墓葬编年体系,并分析墓葬演变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原因。
关键词:关中地区 十六国时期 墓葬 随葬品 分期 
咸阳坡刘村十六国墓M2研究被引量:4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李雨生 耿庆刚 
陕西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古长斜坡墓道墓葬营造研究”(编号:15JZ070)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先后讨论了咸阳坡刘村十六国墓M2的墓主和时代、伎乐俑以及随葬品分布,认为“西陵县侯夫人”有可能是晋末在陇城被斩杀的陈安属将姜沖儿的夫人,该墓时代可推定为前秦初年或更早。墓室中发现的伎乐俑表现的是世家大族蓄养的家伎,其...
关键词:坡刘村 十六国时期 西陵县侯夫人 清商三调 墓内祭祀 
略论咸阳底张村十六国墓出土陶连枝灯上的佛像被引量:1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107-114,共8页冉万里 刘呆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编号:21&ZD237)的阶段性成果。
在咸阳底张村十六国墓M54出土的陶连枝灯上贴塑有8尊坐佛像,佛像具有浓郁的犍陀罗佛像造像特征。M54的年代在4世纪后期至5世纪初的后秦时期,陶连枝灯上贴塑的坐佛像为十六国时期佛像增添了新资料。同时,在作为随葬品的陶连枝灯上贴塑佛...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墓葬 陶连枝灯 佛像 
十六国时期房屋类建筑遗存述略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2期115-125,共11页韦正 宁琰 辛龙 
关中土雕建筑、河北辽西建筑构件、高句丽壁画是最重要的十六国时期房屋类建筑资料。三地建筑存在一定的表面差异,但基本的建筑技术和样式是接近的,关中、河北辽西都上承汉晋而向拙重方向发展,高句丽可能受到东晋南朝的影响而略显轻巧...
关键词:十六国时期 关中 河北辽西 高句丽 建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