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语

作品数:388被引量:38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鉴刀洁戴红亮罗美珍陈保亚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语言文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双版纳傣语植物名词的构词分析
《普洱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文宁茹 刀洁 
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民族语言调查·傣语西双版纳方言(YB1507A017)。
西双版纳傣语植物名词以单音节单纯词为基础,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此外也有少量的附加成分与量词同形的情况。它在构词形式上遵循着严格的固定性,在植物名词中不仅具有名词作用,还能充当量词并构成“数量名”结构,具有数量、描述和构词...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语 植物名词 构词 
孟连傣语第7调的演变原因及意义
《民族语文》2024年第6期27-37,共11页倪博洋 章富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傣语语音史研究(21YJC740080)”成果。
孟连傣语第7调55向第10调33合并。这一演变的必要条件是原促使声调产生的音段特征已消失,具体演变原因是:汉语、侗台语等声调语言存在舒促同值的格局,促声调的调值往往见于舒声调。孟连傣语第7调与第10调合并,起点是语言接触推动55调低...
关键词:傣语 调类合并 声调演变 促声 
认知视角下西双版纳傣语基本颜色词分析
《今古文创》2024年第35期101-104,共4页邱双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颜色词的产生和使用会有所不同。本文收集统计西双版纳傣语颜色词数量,从认知理论视角确立西双版纳傣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分析西双版纳傣语焦点色与认知的关系,从而探析西双版纳傣族颜色词所反映的民族文...
关键词:西双版纳 傣语 颜色词 地域 认知 
西双版纳傣语颜色词文化内涵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16期93-95,共3页邱双 
颜色是一种视觉上的呈现,人们对大多数颜色的感知是从实物所附着的颜色而得。西双版纳傣族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丰富,颜色多样,因而颜色词较多。通过对《傣语词典》中收纳的傣语颜色词数量的统计和语义分析,结合傣族相关诗歌和历史,探...
关键词:西双版纳 傣语 颜色词 文化 
西双版纳傣语同义身体动词辨析
《梧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崔蕊 
同义关系是世界语言词汇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义关系,而同义词研究则是语言词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傣语词汇系统中同义词数量颇丰,其中作为人类最先、最易认知的身体动词这一词汇类聚中也含有大量的同义词。该文通过运用...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语 同义词 身体动词 
傣语“水牛”音变的地理分布及其历史来源
《普洱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9-65,共7页何冬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学视域下傣语民间诗歌韵律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2XYY03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台语族群文字类型演变研究(23&ZD318)。
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傣语四个方言区调查点有关“水牛”一词的语料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声母、韵母变异、韵尾脱落以及词语上的变化得出了多种语音变化类型。从复杂的地理地貌中发生的语音变化,可以看出傣语“水牛”一词的方...
关键词:傣语 水牛 方言差异 地理语言学 
金沙江傣语阴平调的再分化
《民族语文》2023年第6期23-33,共11页刀洁 王玉清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云南金平傣文研究(ZD201916)”资助
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充分考察了金沙江傣语阴平调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再分化的条件和原因。文章认为,金沙江傣语阴平调的再分化与该语言送气声母的产生、语言接触、系统调节等因素有关。分化的时间大致在13世纪。
关键词:傣语 阴平调 再分化 
动态匹配规则造成的变异——解析漠沙傣语塞擦组声母的复杂匹配现象被引量:1
《语言科学》2023年第6期594-611,共18页余德江 陈保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700269)资助。
一般认为复杂时空层次的叠置是语言接触引发变异的主要机制。对漠沙傣语塞擦组声母复杂匹配现象的分析表明,动态匹配规则及其共同作用也是造成变异的重要原因。动态匹配规则包括:内部演变阶段对外来层的投射、目标语对外来层的投射、内...
关键词:动态匹配 变异 语言接触 多对一匹配 
语言接触如何影响谱系树模型?——傣汉接触个案研究
《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2期78-93,共16页余德江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70批面上资助,项目名称“红河流域傣语方言的演变和接触研究”(项目编号:2021M700269)
本文讨论语言接触对谱系树模型的影响机制。从傣汉接触个案出发,我们认为外来成分进入谱系树结构有以下三种机制:(1)强势通语的垂直扩散机制;(2)进入早期节点后分化演变机制;(3)持续分层接触的层累机制。在骑马坝傣语接触个案基础上,我...
关键词:语言接触 谱系树 借词替换 层次 傣语 
壮傣语支“水”义词nam^(4)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71-80,共10页吕嵩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壮傣语支语言地图集”(项目编号:21BYY039)。
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水”义词同源,均为nam^(4)及其同源词。nam^(4)发生了多向的语义演变,早期语支内发生的语义演变比较一致。nam^(4)的演变路径存在跨语共性,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由于语言接触等原因,壮语nam^(4)的演变路径总体短于...
关键词:壮傣语支 “水”义词nam^(4) 语义演变 语言接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