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阶层

作品数:960被引量:84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罗筠筠杨洪涛谢桃坊何晓兵刘笑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艺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艺术批评的原则、理论与方法被引量:6
《新美术》2022年第2期22-55,共34页沈语冰 
一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古已有之。无论是古希腊、拉丁文献,还是中国古代典籍,多有关于艺术评论或艺术鉴赏、批评的记载。不过,在古代,这种评论或鉴赏、批评,通常作为博学多才的高人之间(在欧洲经常是作家、诗人与艺术家之间),或三...
关键词:艺术批评 艺术评论 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典籍 市民阶层 什么是艺术 博学多才 拉丁文献 
金农书画赏鉴初探
《中国书画》2021年第9期56-84,共29页耿尹箫 
清王朝时期,扬州凭借盐运、漕运一跃成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的新兴商业城市,再加之宽松的政治环境,新兴的市民阶层集合了新的审美主体,为扬州画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扬州画派的画家主要活跃于清代中期,他们勇于冲破藩篱、锐意变革,展现...
关键词:艺术风貌 扬州画派 新兴商业 书画作品 市民阶层 金农 清代中期 审美主体 
明清时期的辞赋概况
《对联》2019年第10期21-22,共2页李牧童 
整体而言,明清时期是辞赋发展日益衰落的阶段。一则赋体的变化在唐宋两代已经趋于极致,到明清时已经没有了创新的空间,题材方面也是如此;二则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迅速崛起,辞赋这种相对高雅而小众的文学形式已经日益难以...
关键词:明清时期 辞赋 城市工商业 市民阶层 社会生活 文学形式 审美需求 艺术品位 
唯美人美景不可负——日本浮世绘艺术初探被引量:3
《艺术品》2018年第7期60-65,共6页陶玓瓅 
浮世绘足日本汀户时代(1603—1867)流行的风俗画。日文版《世界美术辞典》中对浮世绘的解释是“汀户时代以汀户市民阶层为基础而发展的风俗画。”浮世绘中“浮世”一词,是源自日语“忧世”的音译。在日本社会转型期中,享受当下的“...
关键词:日本浮世绘 艺术 美景 美人 市民阶层 社会转型 风俗画 忧世 
追寻师爷侯宝林的艺术美学足迹
《美文(上半月)》2017年第9期25-28,共4页华家德 
一 我因为说相声在中国出了名,但我仍然属于“不善言辞”之人。大家会觉得奇怪,“不善言辞”还能说相声?其实,我所不擅长的是文学写作的言语辞令,所以,给这四个字加上了引号。但是,当我看到“我的老师”这样的主题,我仍然抑制不住内...
关键词:侯宝林 文学写作 艺术美学 喜剧艺术 丁广泉 侯派 娱乐消遣 喜剧作品 曲艺艺术 市民阶层 
艺术自由之精神,重建文化良知的去往从来
《上海艺术家》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陈海蓝 
自何勇组织策划“去往从来——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探讨”雕塑展,于2015年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一年之后,再度迎来了第二回展的推进;这是一个由“去往从来学术论坛”发起并兼及主持的具有非常意义的展览,其中跨界论坛更涉及美学、...
关键词:雕塑展 油画雕塑 互证 传统文化精神 对读 有效性问题 市民阶层 后现代社会 一路狂奔 一个问题 
心灵美的外现——魏恕工笔人物画品读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X期168-168,共1页龚彬彬 
未见其人,首观其画。恬静、祥和、温馨、灵动,这是魏恕教授的人物画作品给我最初的感受。眼前欣赏着,心里感受着,口中不禁悠悠叹出一个字:美。心想,应是怎样的一位画家,才会去表现这样的美,才能够描绘出这样的美,当我见到并了解作者本人...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 第一印象 见其 心灵美 画如其人 中国画艺术 洛神赋图 人物画家 捣练图 市民阶层 
略论中国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向
《公共艺术》2015年第6期47-49,共3页李雷 阿依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史研究>(课题编号15CG158)的阶段性成果
公共艺术概念起初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的急速城市化进程而被引介至中国的。经过20多年的艰难探索与不断发展,中国的公共艺术整体而言可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移植照搬到现在的自主创作;从起始的壁画、雕塑等简单形态到目前涵...
关键词:未来发展趋向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语言 景观设计 艺术作品 成长路径 市民阶层 性表达 媒体元素 城市形象 
照相的度过
《中国摄影》2015年第10期64-67,共4页晋永权 
自摄影术传入我国至今,如果说有什么相对稳定、可辨识的影像文化特征的话,那么,照相—无论是坐拥固定空间、设施、工具、人手的照相馆程式化拍照,还是散漫淡然、东瞅瞅西瞧瞧,猎奇寻欢到此一游式留影—传达的文化道德面貌,包括品味旨趣...
关键词:影像文化 地域变化 文化道德 社会心理 摄影术 市民阶层 布列松 桑塔格 纪实摄影 当代艺术创作 
探析潘玉良绘画中“日常之物”的表达
《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第4期181-,共1页师艺 
"日常之物"这一题材在绘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女性艺术家对于日常生活之物极为敏感,她们运用女性对于艺术的独特嗅觉和观察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日常之物给予了描绘,不但赋予它们一定的感情,而且还运用独特的"物语"和"物态"给予表达,
关键词:潘玉良 女性艺术家 物语 上海美专 中国现代美术 水莲花 后印象派 市民阶层 洪野 马蒂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