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

作品数:1331被引量:38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大雷鞠秀梅肖莉方凌张雪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严嵩罢官后作品的情感抒发
《文学教育》2022年第10期138-140,共3页羊昕程 
严嵩一生文学创作颇多,但人们往往关注其隐读钤山时期与为官期间,少有对其罢官后的关注,但事实上,他罢官后的作品颇有可观之处。严嵩罢官后的主要作品为《南还稿》,《南还稿》中皆为诗作,描写了他罢官自京城回乡的一路所感及回乡后的一...
关键词:严嵩 《南还稿》 情感 
现代咏雪诗《只为遇见》赏析
《文学教育》2019年第8期25-25,共1页周国瑞 
但凡优秀的诗歌,无一不是言之有物、情动于衷、蕴藉含蓄、言简意丰的。诗歌之美,不止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人生最细腻的情感。现代咏雪诗《只为遇见》,全诗描写雪景、咏叹雪花,竟然没有出现一个“雪”字,却处处让人感觉飞...
关键词:现代诗歌 意境营造 表现技巧 情感抒发 
以《受戒》为例谈京派文人性情的自我丰沛与抒发
《文学教育》2017年第15期102-103,共2页高鸿 
汪曾祺作写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受戒》抛开了新时期"反思文学"反思文化的苦难历程,从"伤痕文学"十年文革的罹难中解脱了出来,被奉为短篇之经典。该篇小说审美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对人性美进行了新的道德厘定和价值重塑,对新时期文学的...
关键词:人性美 抒情性 审美性情 文人情怀 
论线条与中国画
《文学教育》2016年第5期118-119,共2页王爽 
线条是中国绘画的脊梁,线条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人们审美观的发展着变化着,它包容着旧与新、继承与发展的转变。线条是画家内在精神表现的轨迹,是生命情感的物化,是深层心理显现的主体精神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中国画 线条 情感抒发 
浅析舞蹈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4年第24期138-139,共2页冷英嘉 
舞蹈和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舞蹈是情感抒发最古老、最真实、最强烈的形式,远古人类选择舞蹈表情达意、寓教于乐。根据舞蹈起源,舞蹈能较好地满足远古人类情感抒发、身心健康的需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关键词:社会生活 舞蹈 情感抒发 《毛序诗》 表情达意 寓教于乐 身心健康 古人类 
《清水堡》:诗人哨兵尽情抒发的虚无
《文学教育》2014年第17期46-47,共2页吕淼 
诗人,用短碎的句子,描绘了一个斑驳的世界,这个世界足够大,可以盛下诗人自己。他颠覆了我们心中单一的色调,赋予洪湖色彩斑驳的意象。在斑驳交错的物理空间里,我们看到的却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破碎、悲辛和焦灼。他的诗里有个斑驳的世界,...
关键词:哨兵 《清水堡》 虚无 
《兰亭集序》的情感美与生命观
《文学教育》2012年第22期98-99,共2页胡玲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包含"乐""痛""悲"三种情感,但全文是以"乐"为中心,"痛"和"悲"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通过多种情感的抒发,表达出生命虽然短暂却是灿烂无比,应尽情享受生命的过程,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生命的快乐。
关键词:《兰亭集序》 情感抒发 生命态度 
浅议辛弃疾词的风格特点
《文学教育》2011年第19期75-75,共1页庄平 
贯穿辛弃疾全部词作的基本思想和主线,就是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辛词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弃疾与苏轼相比,有英雄与学士之别。
关键词:豪放 爱国主义 开拓 情感 抒发 英雄 
五种常见间接抒情方式辨别摭谈
《文学教育》2010年第4期39-39,共1页金鑫 
在古代诗歌中,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又因为间接抒情更让诗歌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有引人联想的韵味,利于增加情感抒发的深厚度和感染力,因而更受诗人青睐,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诗歌鉴赏的重点。
关键词: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辨别 古代诗歌 情感抒发 诗歌鉴赏 感染力 含蓄 
《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及其抒发
《文学教育》2009年第18期30-31,共2页王倩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丈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人,故冠以此名。它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作者未详,因而不适用于传统的知人论世的...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情感 五言古诗 代表作品 批评方法 知人论世 文本细读 新批评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