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概

作品数:172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熊绍庚杨庆段为民杨抱朴王志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书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评《“书如其人”思想研究》
《中国书法》2023年第12期206-207,共2页胡一峰 
把看似平常、人人都知道的概念讲清楚,是学术研究中最难的工作之一。在中国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的语境下,“书如其人”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而难以说清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刘熙载的《书概》,所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关键词:书如其人 中国文化艺术 书概 书为心画 项穆 柳公权 学术研究 刘熙载 
在篆书系统内认识商周金文的审美品质被引量:1
《中国书法》2023年第7期53-56,共4页李永忠 
商周金文是无可替代的书法宝藏,对其审美品质的认识似乎没有尽头。商周金文是篆书系统的子系统,在篆书系统内认识商周金文的审美品质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刘熙载《书概》:“周篆委备,如《石鼓》是也。秦篆简直,如《峄山》《琅邪台...
关键词:书概 篆书 审美品质 切中要害 刘熙载 书法 无可替代 
刘熙载“书如其人”说阐微被引量:2
《中国书法》2018年第10X期33-36,共4页刘畅 
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如其人"理论,不再将"书如其人"的"人"简单视为人品,而是对"人"进行了多面化阐释,将之具体化为学养、才华、见识、志向、性情等先天或后天与气质个性有关的因素。同时刘熙载又不忘强调书法家立德修身的...
关键词:刘熙载 《艺概·书概》 “书如其人” “书为心学” 
晚清“碑帖并究”观与“中和”思想被引量:1
《中国书法》2016年第4期194-195,共2页杨庆 
"碑帖杂沓""以帖审碑"及"纳碑入帖"三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清代晚期金石题跋书法批评中的"碑帖并究"观念,"碑帖并究"一词并非笔者主观臆造出来,而是语出李瑞清《裴伯谦藏定武兰亭跋》,在这段跋语中,李瑞清已经意识到南北两派实为...
关键词:北派 主观臆造 裴伯谦 定武兰亭 书概 书风 李瑞 书论 清代晚期 殿榜 
正书创作中的非“正书”化被引量:1
《中国书法》2015年第8期156-159,共4页李刚田 
正书,也叫正体,颐名思义:一指形体端正之书,这是与草书、草体相对应的。刘熙载《书概》中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现在中国书协举办的正书展所指定的范围,大概与刘熙载所说略同,...
关键词:静者 书概 熙载 结体 唐楷 中国书协 思义 中说 胡崇炜 甲骨文书 
当代正书创作的时代特征与个体风貌
《中国书法》2015年第8期160-165,共6页薛帅杰 
正书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楷书,又叫真书,是一种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并称的五种书体之一;其二是指端正书体,包括楷书、隶书、篆书,是一种与行、草书体相对的概念,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
关键词:中国书协 书概 熙载 艺概 书法创作 孙伯翔 创作现状 审美观照 北碑 静者 
为人——谦逊达观被引量:1
《中国书法》2012年第9期145-148,共4页
李洪海:刘熙载《艺概·书概》中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杨守敬则讲:'学书,一要品高,二要学富'。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因其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人们在品评其精美洒...
关键词:启功先生 书法 高尚 文字 民俗 书概 杨守敬 
王义军作品
《中国书法》2007年第1期66-67,18,共3页王义军 
关键词:草书 书概 镜心 
读李小如书画展
《中国书法》1993年第6期58-59,共2页觉予 
当今书坛,有如星海,新老明星,或隐或显,令人目不及瞻。我最早知道李小如的名字,是从《青少年书法报》上他荣获一九八六年神龙杯首届书法大赛全能优秀奖时,但坦率地讲,当时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是他的小楷,那股清秀隽永的气息不同凡响。及至...
关键词:书法大赛 书法报 人民文化宫 魏体 书概 年神 令人 一九 何绍基 书路 
谈谈华人德及其书法
《中国书法》1988年第4期48-50,47,共4页白谦慎 
初次结识华人德,是在一九七九年夏南去的列车上。那几年旅游风未盛,暑假时北大许多家在江、浙、上海一带的学生都乘同次列车回家。当时。
关键词:华人德 夏南 结字 书风 唐兰 广武将军碑 行草书 结体 书概 碑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