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文化

作品数:45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永娟代云红刘正伟杰克·古迪李云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市场与电脑》《中国文学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交流诗学与当代文化被引量:1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30-145,共16页朱刚 
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建设“中国史诗学”;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南方民族口头传统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MWS202401)阶段性成果。
交流诗学的理论任务在于以口头艺术的综合性研究理路为切入点,为人类自身及其文化的阐释和理解提供一般性理论总结。人类媒介技术从口头到书面再到电子的发展,并非一种进化意义上的工具性演进,口头传统至今仍是全球居民最主要的交流媒...
关键词:交流诗学 口头文化 书面文化 电子文化 言说方式 
迈克尔·卡米尔的三重目光:“边缘”视角下的中世纪艺术史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潘桑柔 
作为英国中世纪艺术史家迈克尔·卡米尔的代表作—《边缘图像:中世纪艺术的边际》为人们揭示了中世纪艺术在崇高、永恒与静止之外的另一重面貌。透过流动、对话和越界的三重视角,该书在不同社会群体、文本与图像、阅读与观看、个体与公...
关键词:中世纪艺术 边缘 他者 书面文化 个体 
近现代中国历史语境下民族志翻译的三种路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6-41,127,128,共8页唐绪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近代华西地区翻译场域的生发与嬗变研究”(22YJC740070);重庆市教委科研项目“近代巴蜀地区翻译场域的生发与嬗变”(22SKGH259)。
翁(Ong)基于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两极理论提出人类文化史四阶段论,为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民族志翻译的多样形态提供了合理解释。近现代时期,随着传教和探险活动的逐步深入,西方英语世界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体进行民族志翻译的实践空间...
关键词:民族志翻译 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 翻译路径 中国语境 
媒介文化的折射:在线读书会读者的评论特征研究
《图书馆论坛》2024年第3期211-219,共9页杨阳 李永泽 张志强 
数字化阅读和社交化分享催生出网络读书会的新景观。弹幕评论形式的出现,使在线读书会生成了基于播放时间和读者评论时间两种不同时间线的读者评论文本。文章对比分析传统评论和弹幕评论在行为和内容两方面的不同特征,认为不同的评论形...
关键词:在线读书会 读者评论 弹幕 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定理 
再口头化:中国民歌校园传承的偏差与匡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第1期86-93,共8页张燚 
2021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南省民族艺术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课题“海南自贸港视野下的黎歌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D21-28)阶段性成果。
校园在现代中国已成为民歌最重要的传承场域,民歌传承工作者亟待清晰认知民歌口语文化和校园书面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基于语言的生发机制,基于现场的行动机制,基于听觉的存在机制。民歌当前的校园传承普遍出现“民歌不民”现象:音高固定...
关键词:民歌 校园 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 电子文化 
口传心授的补充:传统戏曲艺人的书面文化习得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吕珍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晚明以来的戏曲艺人传承活动研究”(项目编号:16YJC760042)。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制度和舆论的双重隔离,戏曲艺人少有机会接受书面文化教育,客观上形成了戏曲以技术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口传心授为基本方法的传承模式。在以大量的技术练习掌握基本表演程式和技巧之余,少数艺人通过家班、科班以及与文...
关键词:口传心授 戏曲 传承 书面文化 
沃尔特·翁思想视角下表情包传播探析
《声屏世界》2021年第10期107-108,共2页吴霞明 
表情包成为当下年轻人在即时通讯媒体中广泛使用的工具,它具有表意明确、生动形象的特点。沃尔特·翁的媒介思想为洞察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原声口语文化的九大特点,表情包所代表的次生口语文化基本拥有,但这种特点是技术加持下的...
关键词:原生口语文化 次生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 表情包 
文字与口头——云南少数民族文字遗矢神话的考察被引量: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54-58,66,共6页高健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南方少数民族史诗学术史研究”(18CZW049)阶段性成果。
从民间文学的演述人到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者以及研究者,各表述主体对于文字/无文字的预设与认知是不同的,在无文字民族的神话叙事中,文字往往是被“吃”进肚子里,策略性地表述了知识如何内化进身体、转化为听觉。而在学术界,从“文字霸...
关键词:否定性文化起源神话 文字遗矢神话 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 
从口语文化的故事讲述者角色看文字书面虚构叙述的作者存在被引量:4
《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6-14,共9页伏飞雄 
重庆市社会科学年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存在、符号与解释——当代中西符号学理论创新研究”(2020YBWX165);重庆师范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存在、符号与解释”(18XWB019)。
与写作作者有关的符号文本,是否应被纳入文学虚构叙述文本的解释,至今面临合法性的问题。这与经典叙述学在现代叙述理论中的深远影响有关。在口语文化的故事讲述传统中,故事的讲述者(叙述者)、作者是一体的,而且,作者与叙述者、听众、...
关键词:经典叙述学 虚构叙述 写作作者 口语文化 文字书面文化 
翻译媒介与媒介翻译——翻译媒介嬗变史重释被引量:8
《外语学刊》2019年第6期93-97,共5页王治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少数民族活态史诗域外传播与翻译转换研究”(16BYY025)的阶段性成果
媒介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维度,媒介研究已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种新兴理论方法和视角,而翻译媒介研究至今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理论,分别从口语文化、书面印刷文化和电子传媒文化3个层面,吸收翻译学、书籍出版史...
关键词:翻译媒介 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 数字文化 多媒体 媒介转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