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量

作品数:328被引量:14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莉韩魁左洪福孙德军祝守新更多>>
相关机构:佳能株式会社兰州大学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物理教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能量在这里不守恒了吗?——两个带电金属球相碰问题的剖析
《物理教学》2010年第12期46-47,共2页周国建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两个大小、质量相同的金属小球A、B(半径为尺、质量为M),带电量分别为Q、2Q,在相距L处同时以大小相同的速度v相向运动(图1),在库仑力作用下,当它们相遇时速度恰好为零,电荷均分各为3Q/2,随后又在库仑...
关键词:金属 守恒 能量 相向运动 水平面 带电量 速度 质量 
一道竞赛题的辨析
《物理教学》2009年第5期63-63,共1页沈邦杰 
最近看到有一道题,题目如下:如图1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下落高度h后进入一高度为L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B。则当带电粒子最终离开该磁场区域时的速率为_________。
关键词:竞赛题 匀强磁场 带电粒子 磁感应强度 带电量 垂直 
动能增加还是减少被引量:1
《物理教学》2007年第11期52-52,共1页郭文忠 
在一些高考复习资料中有如下问题: 【问题】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N两点各放一带电量为+q和+2q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今使A、B以相同初动能E0相向运动,且刚好发生碰撞,碰后返回M、N两点时动能为E1,比较E1和E0的大小。
关键词:动能 复习资料 相向运动 水平面 带电量 高考 
粒子的动能从哪里来?
《物理教学》2006年第11期37-38,共2页张文安 
如图1所示,x沿水平方向,y轴沿竖直方向,直线OA与x轴成45°角。在x轴上、下方分别有水平向左和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1和E2,x轴下方还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在OA上某处M点由静止释放。已知qE1=qE...
关键词:粒子 动能 磁感应强度 匀强电场 匀强磁场 带电量 中学 物理 
用太阳光做简易光电效应实验
《物理教学》1993年第11期38-39,共2页李松岭 
光电效应实验是一个不易做成功的实验。虽然对该实验已有许多改进,但都需器材较多,且实用性不强。经理论上的分析和多次反复实验,总结出如下的改进方法,既简单易行,又确保成功。如附图,A 是一块锌板(可取电池的锌皮),B 是一块硬纸板,C
关键词:锌板 箔片 绝缘作用 导线连接 垂直照射 紫外线光源 金属球 带电量 紫外线强度 张角 
谈物理习题的横向拓宽教学
《物理教学》1992年第6期8-9,共2页刘金权 刘旻杨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物理习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涉及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要留心归纳和总结,选择恰当的典型例题进...
关键词:习题教学 敏捷性 典型例题 知识的理解 楞次 促进作用 安培定则 场能 振荡电路 带电量 
物理习题漏解例析
《物理教学》1992年第5期29-31,共3页黎宗传 
不少物理习题的解并非唯一的,可能有两个或多个解。但是在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却常常发现这类习题的漏解现象,这在物理教学中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将通过例题加以剖析。一、因思维单调而产生的漏解[例1]如图1所示,有一摆长为...
关键词:匀强磁场 带电量 水平位置 自由摆动 拉直 线框 感生电动势 切割磁力线 洛仑兹力 焦耳热 
一堂电场复习课教案的设计
《物理教学》1991年第11期8-10,共3页谢步时 
【学生情况分析】在学习电场一章时,学生感到对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概念理解不深,运用这些知识判断电场力的性质、判断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判断电势高低、判断电势能的大小有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电势能 电场力 电场强度 复习课 合场强 概念理解 带电量 匀强电场 情况分析 性质分析 
静电感应、感应起电的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1991年第3期7-8,共2页林炯棠 徐建真 
静电感应、感应起电是高二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学研究中没受到很好注意的问题,这里就从加强实验,实验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方面,作如下的探索: 学生在学静电感应、感应起电这部分教材时,由于还没学习电场知识,其现象只能用电子论解...
关键词:感应起电 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 带电体 论解释 金属箔 感应带 直观演示 课堂教学 带电量 
对地电容
《物理教学》1990年第11期36-37,共2页陈信贤 
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九道题,要求计算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小球接受有补偿来源的导体大球的反复充电后的极限带电量。此题的实质,是求两个不同的电容器,经过反复多次并联后的电量分配,因此牵涉到孤立导体的电容问题,而这一课题是超...
关键词:孤立导体 带电量 对地电容 学生知识水平 平行板 九道 对地电压 二万 二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