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代词

作品数:305被引量:42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胡伟曹炜李红英张荣萍张玉金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辞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世说新语》的两例“伊”说开去
《辞书研究》202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鲁亚虹 
陈默、蒋宗许《“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间诂》一文认为《世说新语》“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方正》54)与“汝兄自不如伊”(《品藻》64)中的“伊”都是第二人称代词。文章对此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这两例仍是第三人称代词。文章还指出:一...
关键词:世说新语  第三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新华字典》中的“〈古〉又同某”
《辞书研究》1999年第2期106-111,共6页李茂康 
关键词:被释字 《新华字典》 古代用法 《说文》 假借字 第二人称代词 下注 “信” “罢” 《汉语大字典》 
“而”、“儿”的第一人称义
《辞书研究》1998年第1期150-153,共4页锐声 
唐宋时代的诗文中,常见有将“儿”[τi/i]作第一人称“我”用的。如刘采春《罗贡曲》:“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薛绍翰《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巷寻常闭,春色因何...
关键词:“而”字 第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上古汉语 叶斯柏森 《汉语大字典》 高诱注 《汉语大词典》 刺客列传 新式标点 
“伊”义辨误被引量:3
《辞书研究》1995年第1期140-141,共2页于其 
“伊”义辨误于其一些词典的"伊"字释义如下:⑦你。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汉语大词典》第三人,人称代词。《世说新语·品藻》:"王僧恩(之)轻林公(支遁)。蓝田(王述)曰:'勿学汝兄...
关键词:“伊” 第二人称代词 《世说新语》 《汉语大词典》 王坦之 《典论·论文》 第三人称代词 近代汉语 《辞源》 语言环境 
汉译佛经与汉语辞书被引量:2
《辞书研究》1990年第1期71-78,共8页梁晓虹 
自东汉起,我国佛经翻译持续了10个世纪,翻译过来的经律论三藏共有1690余部、6420余卷。这个伟大的事业,给灿烂的汉民族文化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毋庸置疑,这浩繁的佛教经典是我国古代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应是汉语辞书编纂的重...
关键词:汉语辞书 汉语大词典 汉译佛经 佛教经典 佛教徒 佛经翻译 佛家 汉魏六朝 生经 第二人称代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