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

作品数:633被引量:42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陆南泉叶书宗沈宗武周新城吴恩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废除还是坚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同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派”的争论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年第2期71-79,96,共9页陈爱茹 
1927年秋,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粮食收购危机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启了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多数派同以布哈林、李可夫为首的"右倾反对派"之间围绕国家发展道路问题展开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布哈林、...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 党内斗争 斯大林模式 
新书架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7年第5期94-94,共1页屈昭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吴恩远研究员的新著《苏联史论》,全书近40万字,分7个部分:(一)十月革命初期;(二)20世纪30年代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三)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四)卫国战争;(五...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民出版社 斯大林模式 书架 苏联解体 马克思主义 农业集体化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模式:未能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苏联解体原因新探被引量:10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年第4期2-9,共8页刘克明 
“军事共产主义”是俄共尝试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 ,但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错误。为了纠正错误 ,在列宁领导下 ,实现了由“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这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 ,把俄国引向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实践。列宁去...
关键词:斯大林 资本主义 苏联 军事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是列宁 社会主义 分配制度 
论苏联共产党的官僚特权阶层被引量:28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3年第3期1-11,共11页刘克明 
本文指出 ,苏联官僚特权阶层是在缺乏民主、高度中央集权的斯大林模式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苏联特权阶层在演变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特点是 :隐秘性、专权性、保守性、欺骗性和贪婪性。为了防止特权阶层的出现 ...
关键词:苏联共产党 官僚特权阶层 斯大林模式 官僚等级名录制 民主 
《东欧中亚研究》应担负起学科建设的任务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1期11-11,共1页王正泉 
《东欧中亚研究》应担负起学科建设的任务王正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东欧中亚研究》的前身是《苏联东欧问题》,从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100期,成绩巨大,值得祝贺。多年来,我是这个刊物的忠实读者。根据我的体会,《东欧中亚研究...
关键词:东欧中亚 学科建设 苏联演变 政治经济转轨 邓小平理论 勃列日涅夫时期 深层次原因 政治方向 斯大林模式 青年科研人员 
东欧国家过渡问题探讨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93年第4期16-22,29,共8页赵乃斌 
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后,东欧国家一些新的当政者已经预言并认为,推倒了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政权,破除了旧的斯大林模式的集权主义制度,在西方的支持和援助下,他们的国家将迅速地变为类似于西欧国家的、具有西方式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体制的现...
关键词:东欧国家 市场经济 大过渡 共产主义 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计划经济 过渡时期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者 
简论二十年代苏联党内斗争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8年第4期26-33,共8页侯尚智 
20年代苏联的党内斗争,关系着苏联社会主义的方向、道路和前途,影响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这场斗争的历史,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和总结,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拟就20年代苏联党内斗争的性质、内容及其后果,进行初步探讨,以就...
关键词:新经济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社会主义 季诺维也夫 列宁晚年思想 国家资本主义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 重大意义 布哈林 
略谈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治经济体制问题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5年第2期1-6,55,共7页高放 
去年年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与兰州大学历史系联合召开了《斯大林时期政治、经济体制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就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现选登其中两篇文章,供大家研究、探讨。
关键词:斯大林时期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 高度集权 马克思恩格斯 政治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模式 帝国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