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

作品数:857被引量:47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景生陶礼天李珺平林继中李敏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司空图与诗味论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5期69-70,共2页夏迪 
以味论诗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范畴,诗味论的发展源于先秦经魏晋明确,至唐已趋于完善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司空图作为诗味论的集大成者,总结了刘勰、钟嵘等的以味论诗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使诗味论更加完备和系统。同时,司空图...
关键词:诗味论 辨味 味外味 淡味 
试论司空图《诗品》“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1期67-67,76,共2页叶嘉馨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诗品》总结了前代诗歌中出现的24种意境,透视出"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司空图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心向佛道的个性意趣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司空图历史性地继承并发展了"意境说"的结果。
关键词:司空图 诗品 虚实相生 意境 
浅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美学观的特点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纪宏菲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拥有丰富美学意蕴的古代经典文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蕴藏着深厚丰富的美学内涵,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精髓在这里交汇与融合,并最终归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天人合一;将人类的生命...
关键词: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天人合一 生命精神 自然特质 
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道”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0期86-87,共2页方婷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成分,它在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中拥有不同的含义,譬如以庄子为最高点的道家之"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道",以及后世发展出来的各种不同理解,"道"的含义丰富且复杂。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庄子 儒道 诗道 
关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之探究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4期54-55,共2页陈颖姮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研究诗歌创作及其美学风格的理论著作。本文探讨的是"劲健"这一品,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阐述:一、解题;二、全品详解;三、"劲健"与"雄浑"的比较。
关键词: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劲健 雄浑 
浅论司空图《诗品》的艺术特色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期82-82,共1页隋凯 
他的着重点是"赏"而不是"评",故书中没有涉及到任何具体的作品。他又是一个主张诗歌要有各种风格竞赛的百花齐放的人,他的诗品只归纳出各种艺术风格的特色,二并不对他们进行褒贬。后代许多对诗的论述,大多都从他那里脱胎而来。他提出许...
关键词:雄浑 品格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美学思想初探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8期129-130,共2页穆爽 
本文认为,司空图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在论述诗歌艺术美的本质和本原时,提出了"思与境偕"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著名的诗歌美学范畴,对诗歌艺术的本质规律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后代以审美为中心的诗歌理论...
关键词:诗歌意境 美感要求 审美风格 自然冲淡 
简析禅宗思想对司空图诗论的影响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7期345-345,共1页鲁立智 何尊沛 
禅宗对司空图诗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澄澈空灵的艺术境界的赞赏以及对"等无差别"思想的接受。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司空图 澄澹精致 思与境偕 
司空图的“全美”思想新探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第8期1-2,共2页杨家海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了“全美”概念,而以往的论述中往往将它作为“醇美”的附属概念,没有赋予其独立的诗学品格。通过对《与李生论诗书》的细读,发现司空图从诗的风格、创作方法,布局以及语言的淘炼多层次地阐释了“全美”...
关键词:司空图 全美 醇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