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字结构

作品数:169被引量:13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安顺胡远鹏邵霭吉宋曦张爱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汉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先秦汉语“为+戮”结构的性质和“为”成为被动标志的条件被引量:17
《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4期40-49,95,共10页蒋冀骋 
本文认为先秦的"为+戮"是"为+n"结构,是"成为……的对象"的意思,并从"为+n"结构各种扩展式产生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文章还探讨了"为+戮"结构演变为被动句的条件,为汉语被动标志的产生提供了案例,总结了汉语被动标志产生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为戮 体用同辞 所字结构 被动标志 
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被引量:17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45-49,共5页姚振武 
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姚振武一、引言上古汉语的“所”字结构,是一个困扰语法学界的老问题。《马氏文通》以来,多数语法著作把这个“所”看作指示代词或至少有某种指代性。朱德熙先生(1982)不采取这个看法,而认为它是一个...
关键词:“所”字结构 个别性 谓词性成分 名词化 附属成分 施事宾语 指示代词 《马氏文通》 亚里士多德 本体名词 
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被引量:27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50-55,共6页董秀芳 
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董秀芳一引论“所”字在先秦的主要用法是与谓词性成分组合,使其转化成体词性成分。这种用法的“所”字可以看作名词化标记①。汉代以后,“所”字除继续作为名词化标记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即表示...
关键词:“所”字结构 重新分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名词化标记 被动标记 谓词性成分 《马氏文通》 现代汉语 语义结构 
上古汉语的“所”字新探被引量:7
《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2期36-40,共5页郝维平 
上古汉语的“所”字新探郝维平语言界对“所”和“所”字结构的讨论,主要分歧点是:一、“所”的词类归属和造句功能问题;二、“所”字结构的形成过程问题。愚以为,上古汉语,除了“所”字外,还有两个字“攸”和“”,它们与”所”...
关键词:“所”字结构 上古汉语 语法意义 《经传释词》 《汉书·五行志》 《助字辨略》 王引之 《史记》 介词结构 吕氏春秋 
试谈“所与”
《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85-86,共2页高辉 
试谈“所与”高辉含有介词的所字结构该如何分析呢?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4月版,364页)中分析说:“‘所’字又常常用在介词‘从’‘以’‘为’‘与’等字的前面,指代介词所介绍的对象,它们所表...
关键词:“与” 介词 “所”字 所字结构 “之” 宾语 词性 《古代汉语》 称代作用 词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