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北部

作品数:42被引量:672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秦伯强杨龙元陈宇炜胡维平张运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文化》《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太湖北部湖区微囊藻生命周期和演替规律研究
《环境监控与预警》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朱冰川 李国央 杨喆 宋挺 徐源 周文丽 华圣明 拓明香 孙蓓丽 张军毅 
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项目(2118);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2022012)。
蓝藻水华暴发会使水质迅速恶化,并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饮用水安全。因此,对于蓝藻水华进行准确、快速、有效的监测预警至关重要。以太湖北部典型蓝藻水华发生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智能藻类自动识别技术分析了2020年3—10月共计50...
关键词:蓝藻水华 微囊藻 细胞形态 繁殖演替 监测预警 太湖 
太湖北部湖滨带湿地夏季芦苇种群动态研究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4年第9期1-9,28,共10页吕家铭 邵克强 汤祥明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BK20220018);无锡市太湖蓝藻治理科研项目。
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针对近年来太湖北部湖滨带芦苇湿地的重建与恢复,在芦苇湿地分布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法,分析湿地中芦苇植株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探究湿地土壤因子对芦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
关键词:太湖 芦苇湿地 生物量 时空变化 影响因子 
太湖北部湖滨带芦苇湿地夏季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环境生态学》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吕家铭 杨桂军 邵克强 高光 汤祥明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BK20220018);无锡市太湖蓝藻治理科研项目联合资助。
为了解太湖北部湖滨带芦苇湿地夏季水质时空变化,于2022年6—9月,在芦苇湿地时空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分别采集典型湖滨带芦苇湿地表层水体样品,测定pH、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叶绿素a(Chl-a)等水质理...
关键词:太湖 芦苇湿地 水质评价 综合营养状态指标法 时空变化 
俯瞰太湖:太湖北部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被引量:2
《东南文化》2023年第1期70-91,共22页张敏 
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马家浜时期文明曙光初现于太湖北部,奠定了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基础;崧泽时期的太湖北部率先进入王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形成了太湖流域的民族共同体,东山村遗址群成为原生型“崧泽古国”的政治中心;...
关键词:太湖流域 马家浜文化 “崧泽古国” “良渚古国” 文明化进程 
太湖北部蓝藻集聚区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年第7期926-932,共7页武晗琪 李琦晖 李琪 顾蓬 郑正 张威振 
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GHBK-2020-010)。
于2016—2018年对太湖北部蓝藻集聚区(竺山湾、梅梁湾)以及竺山湾的湖滨带开展水体与沉积物的营养盐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水体中TN年际变化较大,TP年际变化相对较小;沉积物中TN及高锰酸盐指数等均呈现出湖岸边际效应及明显的年际变...
关键词:太湖 蓝藻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及水质总磷的影响被引量:4
《中国环境监测》2021年第4期111-117,共7页庄严 顾蓓瑜 张虎军 石浚哲 纪侃 叶凉 李洁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4004)。
应用GIS技术研究了"引江济太"对太湖北部底质与水质总磷(TP)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调水北部沿线4个点位底质TP浓度降幅为59.8%~80.5%;不同点位的水质TP浓度变化存在差异,入湖口点位下降14.1%,沿线其他点位分别上升37.4...
关键词:“引江济太” 底质 总磷 
太湖北部小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被引量:11
《中国环境科学》2020年第5期2196-2203,共8页孙恬 王延华 叶春 陈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3107);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3-005)。
近几十年来重金属的沉积记录、来源及污染水平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探明太湖北部小流域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和环境质量状况,本研究分析了柱状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Mn、Cr、Zn、Cu、As、Pb、Ni和Co)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污染源,富集因子法...
关键词:太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模糊评价 
太湖北部湖区春、冬季节天然有机质的荧光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29
《环境科学》2018年第8期3601-3613,共13页吕伟伟 姚昕 张保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5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7183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2DQ003)
天然有机质(OM)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含有丰富的碳、氮、磷等生源要素,其形成、转化、归宿及其相伴随的营养盐再生过程是水生态系统营养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在湖泊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势必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营养盐供给者的角色...
关键词:POM-DOM PARAFAC三维荧光模型 天然有机质 颗粒态有机质 溶解态有机质 荧光特征 来源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太湖北部湖区鲢、鳙食性差异被引量:12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597-602,共6页王媛 徐东坡 王小林 沈振华 徐跑 
太湖治理专项省级统筹项目(苏财建[2015]162-2);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项目(2016DKA30470_003)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
关键词:太湖   悬浮颗粒有机物 水华蓝藻 
基于RBF模型的太湖北部叶绿素a浓度定量遥感反演被引量:4
《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第11期6499-6504,共6页曹红业 龚涛 袁成忠 蒋进钦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2014)
以大型内陆浅水湖泊一太湖为例,采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建立该研究区域的叶绿素a浓度与同步影像数据的反演模型,较分析现今应用最广泛使用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验证、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
关键词:RBF神经网络 水质监测 叶绿素A 太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