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世归隐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云峰田同旭冯文楼王毅景楠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元散曲叹世归隐题材的哲学依据
《文教资料》2015年第34期72-74,共3页秦宇婧 
元散曲中大量的叹世归隐之作是元散曲中最为突出的一种题材,它独一无二地表现出的元代士人的生命意识和文化心态。但这些作品中表达的人生幻灭感和历史虚无感以及其所流露出的浓厚的消极意识也常为后世所批判。对于这种否定一切价值的...
关键词:元散曲 叹世归隐 哲学依据 向郭哲学 
土族女诗人李宜晴叹世嗟生类诗词探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6期44-47,共4页王宝琴 
由于曲折坎坷的经历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善感,土族女诗人李宜晴的大部分诗词感情基调都比较低沉哀怨,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绪,尤其以感生伤怀和叹世归隐两类作品最为突出,从中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人生忧患意识以及儒道互补的思想。
关键词:感生伤怀 叹世归隐 忧患意识 儒道互补 
论冯子振的散曲艺术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19-24,共6页王毅 
本文从四个方面研究元代湘籍散曲大家的散曲艺术,一是以大为美的审美追求;二是以叹世归隐为轴心的创作内容;三是以豪辣灏烂为标志的艺术风格;四是冯子振以痛快淋漓为特色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冯子桭 散曲艺术 以大为美 叹世归隐 豪辣灏烂 痛快淋漓 
论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散曲叹世归隐类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引量: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88-94,共7页云峰 
北京市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6BaWY019)"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散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叹世归隐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认识和研究元散曲创作以至研究元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有的研究认为,民族歧视,人分四等,不开科举考试,知识分子没有出路等是元散曲中叹世归隐类作品产生的主要社会文化背景。这一...
关键词:元代文学 元散曲 叹世归隐作品 民族文化交融 
“虚名无处逃”——元散曲叹世归隐之作中的儒家精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50-52,60,共4页苗青青 
元代鄙视功名利禄、赞美隐逸生活题材的作品之多、感情之强烈,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能与之并驾比肩。这固然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也不可完全视其归隐为真。元代的下层文人大唱归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牢骚,他们以此来发泄心中...
关键词:元散曲 叹世归隐 文人 儒家精神 
试析元代文人叹世归隐的起因与表现——从元散曲中的叹世归隐题材谈起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13-114,共2页景楠 
元散曲的典盛与繁荣是与元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相因的。元代文人在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政治的变迁和文化的断裂后,他们的处境失落而窘迫、心境惨淡而灰冷,社会地位卑下,"政治自由"被剥夺,于是"内在城堡"的构筑就成了其退居的必然之途...
关键词:元散曲 叹世归隐 政治自由 内在城堡 
精神的狂欢与栖居的开启——元散曲“隐逸”题域的多维审视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期152-159,共8页冯文楼 
"叹世归隐"是元散曲的一大重要表现域,在其"消极"模态中,蕴涵着对儒家"积极"之道的省察与"文化习性"的改写;在其集体的深层退却中,潜藏着对"栖居"的构筑和审美境界的开启,并以一种"守道超世"的方式,寻求"内向的超越"。就其"放形骸任自由...
关键词:元散曲 叹世归隐 积极与消极 文化习性 狂欢化 
试析元代知识分子叹世归隐的原因与表现——从元散曲中的叹世归隐题材谈起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56-60,共5页张萌 
元代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环境里,民族歧视与压迫的存在,科举制度的废止,元代统治者自身文明程度的不发达,使得元代文人的状态也处于有志不得伸,有才不得展的现实境况,让广大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既...
关键词:叹世归隐 归隐原因 归隐方式 内在城堡 
贯云石的散曲创作及心态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07-111,共5页刘丽丽 
贯云石是元代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其近百篇散曲作品中,可以窥见一个元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其爱情闺怨类的作品,在摆脱情感束缚的同时不免流于纵情声色;其叹世归隐类的作品表现出对传统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失望;其写景...
关键词:爱情闺怨 纵情声色 叹世归隐 疑古非今 写景抒情 生命意识 
元代隐逸散曲再认识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52-54,共3页边咏梅 
叹世归隐作为元曲的一大主题,引起了后世学者的不断争议。过去的习惯思维是用“消极出世”对这种情绪加以批判,而今当再次穿过历史与古人对话时,我们透过那份表面的虚无和所谓的消极,更多感受到的是有元一代的文人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
关键词:元散曲 叹世归隐 自适 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