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习性

作品数:36被引量:8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朝晖朱敏兰马存芳陈振宁官正荣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精神文明导刊》《文苑》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品味福州文气
《海峡通讯》2024年第11期40-41,共2页筱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方文化。福州的文气,是山、海、江、盆地、内河、坊巷多元交融的,共同造就了福州的文化特色,滋养了福州人的文化习性。
关键词:一方水土 文化习性 文气 福州人 
多元医疗与文化整合:一个苗族移民群体的医疗实践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6期24-33,153,共11页温士贤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研究”(20FMZB010)。
现代西医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主流的医疗模式,但其未能完全取代各种民间医疗手段,而是被一些民族群体整合到自身的多元医疗体系之中。分布在广东阳江的苗族移民综合运用仪式治疗、草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等手段应对疾病问题,多元化的医疗手...
关键词:苗族移民 多元医疗 文化习性 文化整合 
算法推送机制下青年文化习性的引导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81-90,共10页方黎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2D009)。
文化习性指向主体的文化偏好与文化图式,是影响主体文化选择与文化实践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算法推送深入介入并牵引着青年的文化习性养成,在联结并简化了青年与海量信息关系的同时,也对青年文化习性的养成带来一系列风险...
关键词:算法推送 青年 文化习性 引导 
文化资本视角下国内外公众参与博物馆美育情况比较被引量:1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年第3期49-56,共8页徐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2BH143);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研课题(编号:22YB08)成果。
为了更好地比较国内外公众参与博物馆美育的情况,在国内以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展开实证研究,证实了中国公众的博物馆美育“弱参与”情况。对国内外公众文化资本差异进行比较与思考,可以发现“感知艺术”与“走进博物馆”并非中国公众...
关键词:博物馆美育 博物馆艺术展 文化参与 文化资本 文化习性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精神:核心素养的哲学阐释与理论构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1年第4期77-78,共2页肖凤翔 杨顺光 
一、概念哲学阐释:核心素养实质指向时代新人文化习性。习性对人的生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习性的存在,外在的结构才不是机械地约束着人们的实践行动,而是由习性为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模式。该模式具有两方面的存在状态:一方面是外显的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 时代新人 实践行动 文化习性 哲学阐释 理论构建 行动者 人的生成 
比较审美现代性:对话及相关理论——“第九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综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年第1期462-474,共13页陈文斌 
"第九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将"比较审美现代性:对话及相关理论"作为主题,设有"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比较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中的美学"、"文明的冲突与对话:审美现代性的视角"、"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现代悲剧观念"、"文化习性与审美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审美现代性 文化习性 悲剧观念 冲突与对话 论坛 现代化道路 
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精神:核心素养的哲学阐释与理论构建被引量:5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年第2期7-18,共12页肖凤翔 杨顺光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研究”(BJA160057)。
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社会复杂变化提出的本土的育人目标概念,但其概念实质及区别于国际同类概念的中国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致使后续理论建构和教育实践无法按照概念提出的初衷推进。时代新人是核心素养依存的根基,并以人的实践生成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化习性 意义世界 属人世界 
透析《人人都爱雷蒙德》中美国中产群体文化身份的操演性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80-86,共7页何静静 
合肥工业大学质量工程项目(JYQN1703)
以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剧情及台词作为研究文本,深层剖析美国中产阶层群体文化身份与其群体文化习性及文化心理的操演互动过程。在该剧如婚礼、葬礼、节日等有关中产阶层生命重要节点意义的仪式操演中,雷蒙德及家庭成员的言...
关键词:群体文化习性 仪式操演 言语行为 消费观 日常审美 
新月派与布鲁姆斯伯里派的文化交往
《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3期179-185,共7页张意 
上世纪20年代,在北平成立的新月派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上一群知识分子之间的跨语际交流关系,余响远播,萦绕至今。随着他们之间往来书信的曝光,这段被传为佳话的东西方文化之遇,承载着彼时不同传统和场域的文化、思想、观念彼...
关键词:新月派 布鲁姆斯伯里派 文化习性 文化书写 文化想象 
摭谈《论语》中的隐逸思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S1期137-138,共2页牛甜丽 
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13HQ027)
孔子的"学而优则仕"一直为世人所崇奉,其实,他恰是后世士人归隐的滥觞。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窥探出孔子的隐逸思想。本文分析了孔子隐逸思想的原因:"势"与"道"之间的矛盾、高尚的品格与儒士的文化习性。与此同时,孔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
关键词:隐逸 “势”与“道” 文化习性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