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情结

作品数:15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文曹林娣丁晓沈松勤傅秋爽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蒲松龄研究》《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千载知音:论刘熙载的陶渊明情结
《镇江高专学报》2020年第3期82-86,共5页冉苒 陈昌云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Y2016D150)。
有“粹然儒者”佳评的刘熙载一生贞节固穷而不改其乐,其安贫乐道思想来自对陶渊明的追慕和效仿,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生活情趣、美学追求、精神皈依等方面。晚清内忧外患之际,刘熙载以参悟陶学求得静心立命之所,达到安顿心灵、回归自然...
关键词:刘熙载 陶渊明 思想影响 处世智慧 
论李纮诗歌当中的陶渊明情结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0-13,54,共5页胥思婷 徐国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史视域下的中国历代文人并称研究”(编号16BZW087);抚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清代临川李绂家族文选研究”(编号18sk008)
清代李纮有着与陶渊明相似的人生经历,对田园生活也万分向往。因此李纮产生了"羡陶"之心,继而有了"学陶"之行,学习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最终著成了"和陶"之诗。李纮的"和陶诗"根据具体的创作意境,融诗于己诗,浑然无间,并形成了其特有...
关键词:李纮 和陶诗 古茂清醇 至情至性 
异代知己:蒲松龄的“陶渊明情结”及其文学表现
《蒲松龄研究》2018年第4期17-24,共8页徐文翔 
蒲松龄可以说是陶渊明的异代知己。蒲松龄具有"陶渊明情结",性情上的相通是根本缘由,此外,爱好和个人际遇的相似也促进了情结的形成。作为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对这份"陶渊明情结"进行了富有内涵的文学表现,如对陶渊明诗文及典故的化用、...
关键词:蒲松龄 陶渊明情结 酒与菊 桃源 黄英 
耶律楚材诗中的陶渊明情结被引量:4
《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13-22,共10页傅秋爽 
耶律楚材,元朝开国元勋、千古流芳的一代名相。这样一个在历史舞台上活跃异常,充分施展了宏图大略的伟大政治家,在文化精神上,却远接中国隐逸之宗陶渊明。他将这位近千年前视仕途为畏途的诗人引为"知己",创作了大量与陶渊明田园诗文化...
关键词:元代 耶律楚材 陶渊明 诗歌 
朱自清的陶渊明情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80-83,共4页贺根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YJA751021)
朱自清具有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他在人格取向、文学创作原则诸方面同陶渊明有诸多精神契合之处。朱自清狷介刚正的完整人格、其作品纯正朴实的清新之风,书写了陶渊明诗学的时代回响,他的文学实践强化了陶渊明及其作品超越时代的文化感召力。
关键词:朱自清 陶渊明 宗陶 
现代景观中的陶渊明情结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66-68,共3页王文静 
现代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从人文精神到场所体验,和用情感营造意境美,都体现了陶渊明诗文中的文化精髓。
关键词:陶渊明 诗文 文化精髓 现代景观 
苏辙的陶渊明情结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1年第11期86-90,共5页杨忠伟 
苏辙一生受陶渊明影响极大,这种影响从时间上以其创作"和陶诗"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具体体现为前期的思归、旷真和后期的固穷、用世。联系苏辙一生的立身行事,有助于我们恰切定位和评价其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独特意义。
关键词:苏辙 陶渊明 情结 接受 
论文天祥的陶渊明情结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朱小宁 龙剑平 
文天祥与陶渊明所处时代和经历的相似性,使得他具有陶渊明抽身险恶官场、退隐山林的情结,也同样富有陶渊明隐居中悠然自得和隐中欲仕矛盾心态的情结,更脱不开陶渊明"唯云甲子"的忠义情结。
关键词:文天祥 陶渊明 情结 
论辛弃疾归隐时期的陶渊明情结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08年第33期5-6,共2页赵洪义 
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生活、创作中流露出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是对陶渊明思想的表象认同,瓢泉时期对陶渊明的认识则深刻多了.但陶渊明的真隐境界,辛弃疾并没有完全达到.辛弃疾的田园词作也没有真正反映...
关键词:辛弃疾 陶渊明 承继 发展 
元代文人“后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高文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05YB139)
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元代演变为雅俗文化合流、俗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局面,这种格局的形成与元代文人的"后陶渊明情结"密切相关。在特殊的社会氛围和特定的文化...
关键词:元代文人 “后陶渊明情结” 嬗变 文化审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