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德

作品数:74被引量:22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李存山李景林张怀承成中英李振纲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模式的内在构建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李纲 李悦 
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度项目(XLYXW2023209)。
“天人合一”模式的哲学基础是中医思想构建的基础框架。《黄帝内经》“天人观”所展现出来的理论非常丰富,但不成明确的体系构建,通过文献溯源,沿着“天”与“人”的先天形成与职能分野,在“气”“阴阳”“精”“气”“神”“形”等概...
关键词:黄帝内经 天人观 天人合一 天人同源 天人同理 天人相应 天人合德 
“天人合一”观念的哲学基础、古典意涵与现代价值被引量:3
《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李卓 
“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重要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有机的宇宙观、生态观。由于中国先哲对其所论较简,使这一语句的意义并不明朗。有必要经过解释和阐明,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家讲“天...
关键词:天人合一 万物一体 天人合德 民胞物与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编织人与物的创造力:一个探索生活秩序形构历程的社会学方法论
《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23年第1期17-25,共9页卢崴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人合一视角下民族志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8BSH139)的阶段性成果。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更新和扩展的契机。如果能善用此契机,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将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方法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都认为:生活秩序是由人之创造力与物之创造力交织而成的。...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 天人合德 民族志 态势 修身社会学 
内聖外王的《莊》、《孟》之辨
《道家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243-277,共35页曾春海 
孟子與莊子有共同的時代處境,皆有個人安身立命的終極抉擇及社會安治的關懷,卻有不同的哲學立基點和論述脈絡。本文以内聖外王的論述架構,區分出孟子以人倫道德世界爲取向,莊子以法天貴真的自然和諧爲取向。其相通處,孟子以道德意識營...
关键词:天人合德 天人合一 莊子 安身立命 孟子 道德 取向 境界 
《董仲舒与儒学研究》专栏特约主持人按语
《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2,共2页余治平 
成中英教授是拥有自己思想体系的海内外著名哲学家,也长期关注董学、支持董学,多次亲临衡水参加董学会议。他在文章中注重探讨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与《易传》“天人合德”的渊源关系,以为其反映了《乾卦·文言》“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奉天...
关键词:天人感应说 儒学研究 伦理关系 特约主持人 乾卦 董仲舒 《易传》 天人合德 
析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被引量:2
《衡水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3-7,119,共6页成中英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关于天人之际的关系,《易传》提出“天人合德”的思想,之后子思、孟子、荀子都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代的张载,则将其发挥成为“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论,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有其历...
关键词:董仲舒 天人感应 天人合德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人存原则 
编织人与物的创造力:一个探索生活秩序形构历程的社会学方法论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150-158,共9页卢崴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人合一视角下民族志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8BSH139)的阶段性成果。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更新和扩展的契机。如果能善用此契机,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将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方法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都认为:生活秩序是由人之创造力与物之创造力交织而成的。...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 天人合德 民族志 态势 修身社会学 
内圣外王 君臣相济——《文言传》治道思想刍议被引量:1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年第1期303-312,共10页杨学祥 
《文言传》中君臣相济平治天下的治道思想颇具特色。我们大体可以从臣道与君道两个层面来分析论述。臣道层面主要包括"含美弗成"与"黄中通理"两大特质;君道层面则涵盖了"天人合德""化成天下(上治)"与"悠久不息(天下治)"三个方面。
关键词:君道 臣道 黄中通理 天人合德 
传统圣贤思想的演进及其天人合德思维特征被引量:2
《中国文化与管理》2021年第1期11-23,152,153,共15页钟海连 
华夏文明推崇的生命修养最高状态是圣贤境界,学为圣贤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取向,也是历代思想家、哲学家讨论的核心命题。传统圣贤思想总体上呈现如下演进规律:内涵由才能、德行、修身、治国而及于合道。理论建构由人性论、道德...
关键词:圣贤思想 演进规律 理论成果 思维特征 
读《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诠释人生格局的自然化被引量:3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293-297,共5页王永炎 纪鑫毓 张华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C1704400)。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论述了五运、地理、六气六化类相制胜及议病辨证治疗之理,也诠释了人处在自然与社会复杂系统中,应该以平气为大道,以静虚动直、阴平阳秘、承制调平为常态。《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传承了中华格致学的内涵,体现了...
关键词:素问 五常政大论 人生格局 天人合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