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分

作品数:161被引量:28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梁涛张岱年刘鄂培陈光连赵国付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荀子天人关系探微
《哲学进展》2024年第6期1115-1121,共7页李心 
先秦哲学家对天人多从“相与”、“合一”的向度认识,如人尽性知天、顺天而行,这是较为常见的先秦天人关系。而荀子的天人关系有其独特之处,他看到了天人关系的另一面,并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对人们在自然...
关键词:天人关系 明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对于“天”的思想
《国学学刊》2024年第2期74-82,140,共10页 刘莹(译)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本儒学近代转型与中国哲学学术体系生成研究”(项目编号23CZX036)成果。
本文以《天论篇》为中心探讨了荀子对于“天”的理解。作者反对将“天人之分”中的“分”直接理解为“分离”并以此排除天的权威、宗教性的传统观点。作者认为于荀子而言,所谓“天”是生养包含人在内的所有之物的存在,在其生养的万物之...
关键词:荀子 《天论篇》  天人之分 圣人 
论良法善治对“天人观”的价值传承
《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刘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构建高质量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研究”(21JZD034)的阶段性成果。
良法善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追求。这一制度叙事既需要传承中华文明蕴含的善治智慧,也需要区别于西方的善治理论,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重构。在话语制度主义视域下,运用“天人观”的二元范式解析中西方善治理论的叙事结构,发现中国传统...
关键词:良法善治 “天人观” 话语制度主义 “天人合一”“天人之分” 
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发微
《管子学刊》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刘子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价值挖掘与传承传播研究”(20&ZD309)。
天人之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问题。清华简《心是谓中》“必心与天两”观念不否认“天”对人的限定,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心”对“度”的体认与践行,促使“心”的主观能动性由自在...
关键词:清华简 心是谓中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荀子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综述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李凤 
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HSDBSCX2014-06);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大中小各学段有机衔接的“思创融合”智慧教育体系建设);黑龙江省第四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儒家“后圣”荀子,吸纳百家思想之精华,汇集儒家学派之大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态伦理思想。诸多学者对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于天人之分”的生态伦理认识论、“制用天命”的生态伦理实践观、“圣人之制”的生态伦理爱...
关键词:荀子 生态伦理思想 “天人之分” 研究综述 
荀子天人关系与“性”之三分
《时代人物》2022年第32期4-6,共3页王毕铮 
荀子认为“天”作为创生万物与社会制度的本源,具有根本性。人是“天”的产物,具有与“天”相合的一面,也有与“天”相分的一面,在人性中体现为“性恶”与“性朴”之分。而“性恶”与“性朴”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情”。
关键词:天人合一 天人之分 性朴 性恶  
“分”视域下荀子与竹简《穷达以时》天命观之比较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50-55,共6页陈光连 葛殿聪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儒家‘敬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2SJZD1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平视阈下荀子政治伦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6BZX088)。
荀子的“天人之分”与《穷达以时》中的天命观有所不同。《穷达以时》中的“天”是一种命运天,“天人之分”讨论的是“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世间的“时遇”等是人所不能掌握的,只能看作是“命”或“天”,有些事情如德行等能否实...
关键词:荀子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时遇 郭店竹简 
“天”、“人”之辨--荀子與莊子的“天人觀”之比較
《道家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351-372,共22页王玉彬 
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莊子·齊物論》研究”(20FZB045)的階段性成果。
荀子對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的批判既呈現出了荀學的基本旨歸,也凸顯出了莊學的理論特質。面對深奥、博大之“天”,荀子認爲“人”應“不求知天”,不做任何宇宙論玄想,不染絲毫存有性執念,而僅從物質與自然的角度去審視之;作爲“能群...
关键词:天人之分 理想人格 天地精神 天人合一 荀子 莊子 本源 
荀子无神论思想探析
《唐都学刊》2022年第3期101-106,共6页秦晓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先秦儒家政治角色与政治行为研究”(15JZ075)阶段性成果。
荀子无神论思想根植于其“天人之分”的天人观,荀子通过论述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荀子主张人要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制天命而用之”成为其突出特点。荀子从成人和正国两方面强调礼的规范引导作用,其目的...
关键词:荀子 无神论 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 成人正国 
要“天人合一”必先践行厅“天人之分”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2年第6期121-122,共2页翟玉忠 
在中国这样一个不是由超越性宗教主导的世俗化社会,人们很少关注六合之外的天堂与地狱问题。天与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才是圣贤探求的核心。今天许多人大谈“天人合一”,甚至用它作口号到处招摇撞骗。实际上,要“天人合一”必先践行“...
关键词:天人之分 天人合一 必先 主观与客观 践行 超越性 世俗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