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婚圈

作品数:112被引量:47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梁海艳周贤润韦美神代燕许传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曲靖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口流动与地理通婚圈扩展“双重作用”下的农村养老模式调适——基于云南省一个农业村落的调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代燕 梁海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理通婚圈对家庭代际支持功能的影响研究”(21XRK004);2021年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205AC160003);曲靖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创新团队“曲靖师范学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化与可持续脱贫研究创新团队”(2022XJTD002);曲靖市社科联·曲靖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专项重点项目“低生育率背景下曲靖市生育支持政策长效机制研究”(ZSLH2023ZD04)。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经济快速发展,未婚青年人口流动越来越普遍,因此带来地理通婚圈扩展。在人口流动与地理通婚圈扩展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流动的不彻底性,流出地家庭被分割成多地的零星家庭...
关键词:地理通婚圈 人口流动 农村养老 
外出流动与本地婚姻——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
《人口与发展》2024年第5期109-121,95,共14页段朱清 滕嘉暄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问题研究”(22ZDA057)。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
关键词:农村青年 初次流动 地理通婚圈 生命历程理论 
生计方式转型下通婚圈变迁研究——以额尔古纳市为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5-51,共7页茉莉美 
额尔古纳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为该地区族际通婚创造了前提条件。在以单一的农牧业为生计方式的经济结构中,额尔古纳族际通婚圈以地缘性通婚圈为主,对通婚对象和通婚地域的选择往往发生在所处集体内。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生计方式 通婚圈 
从村落通婚圈探究河西走廊民族交融的路径与内容
《西北民族研究》2024年第5期144-155,共12页徐黎丽 杨立霞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中华文化建设与传播研究”(编号:056230001)的阶段性成果。
河西走廊东段G村的通婚圈逐渐突破地理空间限制,扩展至甘肃全省乃至于全国,通婚民族多元。村落通婚圈的扩大意味着各民族交往交流范围的扩大与交融程度的深化。G村民族交融深化的路径有二:一是与周边多民族村落族际通婚圈的不断扩大;二...
关键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通婚圈 族际通婚 
青海湖南岸倒淌河镇蒙古村的通婚圈变迁研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旺宗 拉毛才让 赤列曲吉 
2023年度中央支持地方一流学科建设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民族学博士点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号:藏财预指【2023】1号。
通婚圈是用来描述择偶规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表示某一社会群体成员配偶对象的来源范围。它可以从“社会距离”和“地理距离”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定义和测量。通婚圈的变化反映婚姻交往的变化,通婚圈扩大意味着人们择偶范围的扩大,...
关键词:通婚圈 族内通婚 族际通婚 蒙古村 
区域流动与婚姻选择:地理通婚圈对流动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汪然 杨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生育机会成本测度的生育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3CRK014);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立项课题“Z世代流动青年社会融入研究”(项目编号:2023B05)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特征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社会融入视角进行机制分析,可以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世代的更替,流动青年的地理通婚圈呈扩大趋势,这对其生育...
关键词:地理通婚圈 流动青年 生育意愿 Z世代 社会融入 
农村高额彩礼形成的社会机制研究被引量:5
《妇女研究论丛》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杨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村社区治理创新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8ZD1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额彩礼在农村的滋生、蔓延和不断攀升,已给农民家庭、农村社会及乡村治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要对高额彩礼问题展开治理,首先要弄清楚生成和形塑高额彩礼的社会机制机理。本文研究发现,高额彩礼形成的社会机制主要包括婚姻挤压机制、...
关键词:天价彩礼 婚姻市场 通婚圈 婚姻挤压 光棍 社会机制 
维持型家计与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婚配困境的形成被引量:1
《社会发展研究》2023年第3期148-169,M0006,共23页刘丽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20&ZD149;主持人:潘泽泉)的阶段性成果。
青年的婚配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基于湘西贫困山区Y村的调研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婚配困境的产生与农民维持型的家计模式紧密相关。本地男性青年面临全国婚姻市场与本地通婚圈的双重竞争,男性婚姻竞争力的核心是其家庭在...
关键词:双重通婚圈 婚姻竞争力 维持型家计模式 家庭资源积累能力 
关中农村高额彩礼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关中H村的田野调查
《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8期4483-4492,共10页刘桐宇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关中农村高额彩礼精准具体的形成机制,并借助婚姻市场,婚姻支付等理论,细致分析形成机制中各个原因要素之间的传导关系。研究发现,村落内部的诸多社会化因素和村落外部的社会大背景驱动,再加上男方家庭与女方...
关键词:高额彩礼 媒人 宗族村庄 通婚圈 定价机制 
流动人口族际通婚及其变迁趋势研究被引量:4
《人口与社会》2023年第1期59-72,共14页梁海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地理通婚圈对家庭代际支持功能的影响研究”(21XRK004);“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205AC16000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流动人口族际通婚与多民族家庭关系调适研究”(2023J1017);曲靖师范学院2022年校级创新团队“曲靖师范学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化与可持续脱贫研究创新团队”项目。
随着人口迁移流动的纵深发展,族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各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大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族内通婚为主,以族际通婚作为补充。流动人口形成了以汉族流动人口为中...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族际通婚 民族融合 地理通婚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