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

作品数:1405被引量:69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智荣何茂活刘忠华雷黎明薛克谬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辞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谈通假字字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19-27,共9页詹鄞鑫 
通假字典是训诂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古代的字典大多会揭示文字的假借义项,其表达方式值得今人借鉴。今人所谓通假字,其实大多是古今字。"读为"是训诂用语,它包括了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等多种情况,可解决古书阅读问题。异文是文献学...
关键词:通假字字典 古今字 读为字 异文 形讹别字 
评《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
《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95-101,共7页赵振铎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是一部有参考价值、实用的、旨在帮助人们读通古书的古汉语字典,本文就其编纂特色、分类原则和具体内容进行了评介。
关键词:《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通假 古音 例证 
论“古今字”暨辞书对古今字的处理被引量:7
《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60-68,72,共10页孙雍长 
文章对自汉代以来有关“古今字”的研究加以综述,就各家见解之异同进行了简明的比较分析,认为对“古今字”名称的沿用及概念的内涵应坚持历史的观点和贯彻历史的承继性,主张将现今流行的“古今字”名称改为“区别字”或“区别文”。
关键词:古今字 区别文 异体字 通假字 
古汉语辞书对古今字、通假字的处理
《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31-34,共4页赵学清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应当明确加以区分。《中华古汉语大辞典》却没有区分。我们比较了该词典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 96个古今字处理的不同 。
关键词:古今字 古汉语 通假字 辞书 词典 语辞 古代汉语 区分 
朱珔《说文假借义证》词例之分析被引量:3
《辞书研究》1998年第5期116-122,共7页余国庆 
关键词:假借义 《说文》 《孟子》 词例 一声之转 周秦两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左传》 通假字 《汉书·艺文志》 
辞书架被引量:1
《辞书研究》1996年第5期158-158,共1页
辞书架常见通假字字典欧绍华编,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32开,41万字,平装21.00元。收录古籍中常见的通假字1424个。释文包括在音、释义、通假原因及类型、例句等项。正文按笔画编排。设《汉语拼音索引》。有附录《常见古...
关键词:辞书 二十四史 同形词 通假字 宫廷文化 历史地名 汉语拼音 教育出版社 近义成语 临床医学 
《吕氏春秋词典》评介
《辞书研究》1994年第4期129-135,共7页隋千存 
关键词:《吕氏春秋》 专书词典 复音词 通假字 中心语 形态结构 现代汉语 词义 语法功能 汉语词汇 
部分异体字的特征、性质和来源被引量:3
《辞书研究》1991年第5期27-36,共10页黄颂康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汉语词典》对异体字的释义是:“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而该字典的许多条目下,却能见到一些另外的“异体”。如“采”字共立四个单字条目(按《凡例》,括号内是异体字):“采~1(採)cǎi,”采~2cǎi...
关键词: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现代汉语词典 音义 异形词 同音同义 通假字 通用 语素字 古今字 来源 
关于“予”通“誉”
《辞书研究》1991年第1期149-151,共3页陆锡兴 
我在《通假字管见》一文中提出赞许义的“予”应通作“誉”,而不应通作“与”,以说明辞书处理通假不能囿于古人的注疏。由于这是举例,未及详细论证,由此引起了一些误会。问题所及不仅有关书例、语例、词例,还有关“予”、“与”、“誉...
关键词:通假字 通假义 疏证 辞书 王念孙 字义 古同声 注疏 古今字 词例 
通假字和《通假字表稿》被引量:5
《辞书研究》1991年第1期29-37,共9页伍宗文 
《汉语大字典》第八卷所附《通假字表稿》,是辑录字典正文中以“甲通乙”的格式系联的全部借字和本字编定的。表稿按字典上古音标注所从三十部,将借字韵部分为三十类,每类再大体用谐声偏旁系联,然后依谐声偏旁的笔画数目,由少到多为序...
关键词:通假字 汉语大字典 通假义 借字 韵部 古代汉语 上古音 书面语言 入声韵 古今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