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间作

作品数:94被引量:51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文钰雍太文王小春杨峰臧华栋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玉米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6种杀虫剂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世界农药》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周东来 刘磊 黄运友 张亚 刘双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揭榜挂帅”领办示范项目。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药剂来防治草地贪夜蛾,选择6种常见杀虫剂对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草地贪夜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甲维·茚虫威SC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14 d的防效分别为85.63%、78...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山东玉米棉花带状间作技术规程
《中国棉花》2024年第12期45-48,共4页杨云峰 耿军 邢茂德 刘萍 刘超 路雅洁 刘祖晨 
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03-08)。
2022―2023年,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持起草了团体标准《玉米棉花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技术规程》。从播前准备、播种、生育期管理、病虫害防控、收获与秸秆还田等方面对该规程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稳定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和保障玉米安...
关键词:山东 玉米 棉花 带状复合种植 栽培技术 技术规程 播前准备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收获 
播密协同对带状间作大豆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4年第6期1364-1371,共8页高超 陈平 杜青 罗凯 付智丹 林萍 李易玲 刘姗姗 雍太文 杨文钰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100200);四川省科技计划(21NZZH0063)。
阐明播期和密度协同下对不同株型大豆茎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大豆品种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为四川油菜收获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提供参考。选择2个不同熟期的品种南夏豆25号(ND25,中晚熟,分枝型)、齐黄34(QH34,早熟,主茎型),分...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播期 密度 茎秆特性 产量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2024年第12期32-36,共5页崔婷 陈香兰 张专 李治国 张腾飞 刘峰 汤彬 陈志辉 
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项目(2024CX126);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HARS-02);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CARS-02)。
为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持续推广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于2022年5—9月在南县罗文村开展大豆、玉米单作和大豆-玉米带状间作(行比6∶4)小区对比试验,分析单作和带状间作模式下的大豆、玉米产量性状及不同种植模...
关键词:大豆 玉米 间作 产量 经济效益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23期60-65,共6页文章荣 文廷刚 宋佳敏 刘卉 王芳 顾大路 
淮安市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编号:HAB202245)。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一喷双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玉29为供试玉米品种,临豆10号为供试大豆品种,设置5个调节剂外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抗倒伏性状 
嘉祥县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与单作对比试验
《陕西农业科学》2024年第11期38-42,49,共6页曾海明 梁艳华 夏丽光 胡杰 
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玉米、大豆单作用地的需求。在传统玉米、大豆单作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弥补土地资源不足,集约化利用土地、水、肥、气、光、热资源,增加通风透光,充...
关键词:嘉祥县 带状间作复合种植与单作对比 栽培技术 高产机理 农艺性状及产量效益分析 
湘西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农业与技术》2024年第20期61-66,共6页钟伟 杜昌权 夏清柱 李晓明 孙菊 蒋娟琼 
湖南省旱粮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项目编号:HARS-02)。
湘西山区旱土资源丰富,是玉米、大豆优势种植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稳步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研究湘西山区的适宜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配比,探索在复合种植模式下对玉米、大豆的...
关键词:带状间作 复合种植 模式 湘西山区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农业科学》2024年第17期3366-3383,共18页杨立达 彭新月 朱文雪 赵静 袁晓婷 林萍 罗凯 李易玲 罗春明 李雨泽 杨文钰 雍太文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21);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05)。
【目的】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是我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的重要栽培模式。探究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带状间作解决出苗难题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试验于2022和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秸秆还田 灌溉方式 出苗率 幼苗生长 
玉米—黄芩带状间作保粮增效栽培模式
《西北园艺》2024年第9期33-34,共2页王宁娟 刘海妮 胡元宝 
玉米—黄芩带状间作栽培技术,单位面积玉米粒亩产量≥800 kg,或鲜食玉米≥4000穗,青玉米秸秆饲料≥1000 kg,鲜黄芩1000~1500 kg,亩纯收入1万~2万元,实现了“粮食不减产,增收一季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玉米—黄芩 带状间作 栽培技术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15-723,共9页刘欣 舒泽兵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05);新疆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YTHSD2022-15)。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
关键词:北疆灌区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密度 抗倒伏 混合青贮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