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

作品数:80被引量:990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套作大豆玉米玉米-大豆套作大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带状间作青贮玉米-大豆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35-743,761,共10页王敏 舒泽兵 封亮 蒲甜 闫艳红 杨文钰 王小春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05、2021YFQ0015);新疆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YTHSD2022-15)。
【目的】为明确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最佳密度配置,挖掘群体生物产量潜力。【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玉米密度:A1、A2、A3(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副因素为大豆密...
关键词:带状间作 物质积累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生物产量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15-723,共9页刘欣 舒泽兵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05);新疆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YTHSD2022-15)。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
关键词:北疆灌区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密度 抗倒伏 混合青贮产量 
长江流域田间配置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群体产量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724-734,共11页刘席文 马淑梅 余常兵 王淑彬 魏亚凤 王小春 杨文钰 
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9)。
【目的】探究长江流域各地区群体产量效益与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优的生产单元和行比配置。【方法】在长江流域粮食主产区,以当地主栽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四川与湖北地区采用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套作模式,湖南与江西地区采用春玉...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 田间配置 群体产量 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化控对玉米带状间作大豆主茎分枝光合特性、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核农学报》2024年第4期776-784,共9页袁晓婷 罗凯 刘姗姗 彭新月 杨立达 王小春 杨文钰 雍太文 
四川省科技计划(2021YFYZ000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4-PS20)。
为充分挖掘化控技术对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的增产潜力,本研究以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南豆25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大豆4节期(V4)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抑芽丹(MH)、吲哚-3-乙酸(IAA)、6-苄氨基嘌呤(6-BA)、24-表油菜素内酯(E...
关键词:带状间作大豆 调节剂 光合 干物质 产量 
带宽和株距对带状间作大豆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作物学报》2024年第1期161-171,共11页袁晓婷 王甜 罗凯 刘姗姗 彭新月 杨立达 蒲甜 王小春 杨文钰 雍太文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PS20);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1NZZH0063)资助。
间套作系统中合理的田间配置能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增加系统产量。为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系统高产高效的田间配置技术,本研究以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综合分析2.0 m(B1)和2.4 m(B2)2个带宽...
关键词:间作大豆 带宽 株距 物质积累 产量 
密度与氮素互作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12期25-38,共14页廖若星 胡云 蒲甜 陈国鹏 梁冰 封亮 杨文钰 王小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300902-02、2022YFD1100203);玉米新品种关键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2021YFYZ0005);天府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XZY1-03)。
为探究增密后对带状套作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分别设置种植模式、密度、施氮量三因素裂区田间试验,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带状套作玉米(A1)和单作玉米(A2),副因素为种植密度:60 000(B1)和75 000株/hm^(2)(B2),副副因素为施氮水平:0(C1)、225(...
关键词:玉米 密度 氮肥 带状套作 产量 
带宽、玉米密度对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群体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791-800,共10页姬忠明 罗万宇 王小春 
新疆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YTHSD2022-15);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05)。
【目的】明确我国西南地区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带状间作高产高效带宽、玉米密度配置。【方法】以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为对象,选择两个株高差异较大的鲜食玉米品种,在200、240 cm两个带宽下,2018年设置37500、45000和52500株/hm^(2)...
关键词:鲜食大豆 鲜食玉米 带状间作 物质积累 群体产量 
基于高产与高效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田间配置技术优化被引量:17
《作物学报》2023年第4期1140-1150,共11页舒泽兵 罗万宇 蒲甜 陈国鹏 梁冰 杨文钰 王小春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05);玉-豆-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2021YFQ0015)资助。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间作的高产与利于机械化实现高效的田间配置技术,以2个株高差异较大的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2种带宽(高产带宽2 m和宜机械化高效带宽2.4 m)与玉米种植密度(37,500、45,00...
关键词: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 带状间作 带宽 密度 群体产量 商品品质 
种间距对不同结瘤特性套作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潜力的影响被引量:2
《作物学报》2023年第3期833-844,共12页刘姗姗 庞婷 袁晓婷 罗凯 陈平 付智丹 王小春 杨峰 雍太文 杨文钰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豆,CARS-04-PS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625)资助。
为充分挖掘套作大豆的固氮潜力,本试验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玉豆间距(30 cm、45 cm、60 cm和75 cm)下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品种(贡选1号、桂夏3号和南豆25号)的根瘤生长及固氮潜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带状套作...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 种间距 结瘤特性 根瘤生长 超微结构 固氮潜力 
长江流域旱地多熟模式水分供需平衡特征与水分生产效益被引量:5
《作物学报》2022年第11期2891-2907,共17页张佳运 马淑梅 余常兵 王淑彬 魏亚凤 杨文钰 王小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209)资助。
长江流域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问题严重,构建以避旱减灾为主体的多熟间套作种植模式是实现本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于2016—2020年在长江流域(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5个地区)进行旱地多熟模式水分利用...
关键词:长江流域 多熟模式 水分供需平衡 单方水效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