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联系

作品数:139被引量:19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书琴李云庆孙长滨孔祥玉隋鸿锦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基础医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感觉神经系统精细中枢投射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解剖科学进展》2022年第4期495-498,共4页何群 王亚春 孙艺萌 曲鹏 杨利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1087)
生物体为了编码外界刺激的部位、产生精确的感觉,不同部位的感觉神经元轴突投射至中枢相应位置并与突触后神经元形成点对点的突触联系,其轴突末梢在中枢相应区域形成立体投射图,这是生物体感觉神经系统感知外界刺激的主要策略。虽然脊...
关键词:感觉神经元 神经系统 突触联系 外界刺激 中枢 脊椎动物 调控机制 轴突投射 
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突触介导遗忘被引量:22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年第8期629-629,共1页Wang C 刘风雨(译) 
印迹细胞(engram cell)负责编码和存储记忆信息。印迹细胞的突触联系是记忆的结构基础。记忆编码与存储很重要,对于记忆的“遗忘”也同样重要。遗忘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什么呢?以往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参与突触修剪并调节神经环路功能。...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 记忆编码 环境依赖 神经环路 突触联系 恐惧记忆 神经生物学机制 遗忘过程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与神经元突触联系的特点及功能被引量:1
《神经解剖学杂志》2017年第6期771-774,共4页宋晓洁 蒋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452)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mcyteprecursorcells,OPCs)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urMsystem,CNS)中,约占成年大鼠脑内总细胞数的5%-10%,占人脑内白质区细胞总数的20%,且约80%的OPCs处于活化状态,能够不断增殖或...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NG2细胞 突触 AMPAR GABA 
NG2-神经元突触联系在NG2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变化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第36期7171-7175,共5页王世岐 杨乾坤 刘祖娟 陈鹏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0515)
NG2细胞是广泛分布于CNS中表达NG2蛋白多糖的一种胶质细胞,也被称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该细胞具有典型复杂的星形形态和长突起围绕于胞体周围,表达电压门控的K+和Na+通道、GABAA以及AMPA/红藻氨...
关键词:NG2-神经元突触 增殖 分化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被引量:5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第4期466-469,共4页罗阿丽 王唯析 强辉 靳辉 陈国敏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C205
目的:观察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18只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于VLO微量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8h后,应用包埋前HRP组化和GABA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电镜技术观察大鼠S...
关键词:丘脑中央下核 突触 GABA 大鼠 
忆阻器与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分析
《硅谷》2012年第14期34-34,45,共2页刘莹莹 孙岩洲 邱实 洪兆溪 
忆阻器作为"丢失的原件"被华裔科学家蔡少棠提出,是连接磁通和电荷的电学器件。忆阻器的可操控性和记忆功能,类似神经元细胞的性能。应用忆阻器代替现有晶体管的开关功能,是解决信号的通断智能控制的最理想办法,进而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系...
关键词:忆阻器 记忆功能 神经元 神经形态工程 
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控的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医学争鸣》2010年第6期35-35,共1页武胜昔 王文 李辉 
外周伤害性刺激通常引起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例如疼痛和痒。这种伤害性信息的整合最早发生于脊髓背角浅层,因此,脊髓背角浅层对于阐明伤害性信息传递与调控机制以及开发有效镇痛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脊髓背角浅层内神经元及其突起相互联...
关键词:伤害性信息传递 脊髓背角浅层 神经元 突触联系 调控 神经环路 神经病理性痛 伤害性刺激 
大鼠延髓孤束核吻侧段内脑啡肽免疫阳性轴突末梢与含阿片μ受体的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被引量:1
《解剖学杂志》2008年第2期185-188,共4页刘玲 崔慧先 刘锋 闫蕴力 
目的:观察大鼠孤束核吻侧段(rNTS)内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ENK-ir)终末、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阳性(GA-BA-ir)神经元及阿片μ受体免疫反应阳性(MOR-ir)神经元三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色结合免疫金颗粒双重标记后,电...
关键词:孤束核 脑啡肽 γ-氨基丁酸 阿片Μ受体 神经元 突触 
大鼠中缝大核向脊髓投射神经元与神经降压素能终末的突触联系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张明明 冯宇鹏 李辉 李云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133);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IRT0560);学校学员课外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神经降压素(NT)是中枢下行抑制系统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与逆行追踪法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在电镜下观察NT能终末与中缝大核(NRM)向脊髓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可见NT阳性纤维和终末散在分布于NRM,但未见NT...
关键词:神经降压素 镇痛 中缝大核 脊髓背角 大鼠 
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投射的SP能终末与中缝大核内SP受体阳性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7年第3期283-287,共5页王晓琳 陈涛 李云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G2006CB500808);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IRT05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370458)资助项目
P物质(SP)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镇痛作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是中枢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关键结构。本研究采用顺行追踪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相结合的三标方法,观察了起源于PAG的SP能阳性终末与NRM内SP受体(SPR)阳性神经...
关键词:P物质 P物质受体 导水管周围灰质 中缝大核 内源性镇痛系统 小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