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

作品数:7941被引量:42537H指数:9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金水史学正于东升窦森潘根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方丘陵柑橘园水保效益及土壤有机碳储量
《水土保持研究》2025年第3期55-62,共8页唐张轩 钟壬琳 叶子豪 林子墨 庄需印 吴家森 
百山祖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项目(2021ZDLY01);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2023R412008)。
[目的]探讨南方丘陵柑橘园水保效益及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水保措施的响应程度以及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影响因子的量化关系,提出南方丘陵柑橘园水保及固碳综合效益最优的种植措施,以期为科学评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碳增汇效益提供数据支撑和...
关键词:南方丘陵 水保效益 团聚体 土壤养分 有机碳储量 
松嫩平原西部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
《水土保持研究》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薄延素 李昊明 王葛霏 温惠清 石振宇 李晓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综合植被与土壤信息的松嫩平原西部草地退化遥感评价模型研究”(42171328)。
[目的]监测和预测草地土壤有机质(SOM)的变化,探索气候条件、地形因素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机制,为特定区域的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松嫩平原西部草地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草地 GEE云平台 机器学习 松嫩平原西部 
凋落物输入方式和深度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5年第6期123-130,共8页赵妍 巴威 王海乐 高燕 韩艺杰 孙向阳 
北京市大兴区六合庄林场单位委托项目(2023HXFWLXY020)。
2023年12月份,在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旁的六合庄林场内,以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L.)人工林林下砂土为研究对象,以悬铃木当年凋落的叶片为试验材料,设计双因素双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双因素为输入方式(直接输入和混土输入)、输...
关键词:凋落物添加 砂土改良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有机碳 
林下植被管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性质及有机碳组成的影响
《森林与环境学报》2025年第3期254-263,共10页石尚 于水强 喻曼曼 黄越 王国兵 
科技部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森林经营措施对南方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组成的影响机制”(2021YFD220040203)。
为探明不同林下植被管理模式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性质、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筛选出杨树人工林有效的林下植被管理模式,以多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保留林下植被、清除林下植被、保留单一植物和种植固氮植物4种林下植被管理模式,采集...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 林下植被 土壤有机碳 酶活性 土壤质量 
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森林与环境学报》2025年第3期264-272,共9页郑思静 方杰 左思敏 刘钰 方升佐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江苏省杨树人工林碳动态及减排增汇关键技术”(BK20220017)。
为明确杨树人工林有机碳储量与林龄、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泗洪县马浪湖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林龄在5~21 a、林分密度在200~451株·hm^(-2)的37个杨树人工林样地的生物量及器官碳含量、不同土层深度的有机碳含量和土...
关键词:杨树 经营措施 林分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空间分布 
黑龙江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分析
《温带林业研究》2025年第2期40-43,共4页刘星平 孙雪 李高雅 高明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区内土壤资源、提高土壤生产力以及遏制土壤退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黑龙江省新青白头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七类土壤进行调查采样。【方法】以不同土壤类型的0~10 cm、10~20cm和20~3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土壤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太行山区旱坡板栗园自然生草管理技术
《烟台果树》2025年第2期56-56,共1页王荣荣 刘云峰 牛志平 武红霞 
板栗园生草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除草剂使用,并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固土保肥,减少水土流失,吸引和培育天敌,消灭害虫,维护生态平衡。太行山区旱坡板栗园一般采用自然生草,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易于推...
关键词:生态环境 除草剂 土壤有机质 板栗园 
耕层构造后东北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积累及其稳定性特征
《作物学报》2025年第5期1277-1285,共9页邹逸淼 于湘萍 苗玉聪 蔡倩 杜桂娟 赵凤艳 张诗雨 李双异 白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223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8090202);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专项计划课题(2021JH1/104000390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项目(120520303)资助。
耕层构造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C)积累和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技术措施,研究耕层构造后SOC组分积累及其稳定性的变化,对深入解析东北春玉米区农田固碳培肥机制和建立合理耕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始于2009年的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试验...
关键词:耕层构造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稳定性 旱作 
黄河三角洲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改良土壤效应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芦月 杨静 李仕辉 刘文静 徐海东 高芳磊 赵西梅 夏江宝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防护林营建技术推广应用及示范”(YDZX2022101);泰山学者工程专项“植物对水盐环境的响应过程与适应机制研究”(TSQN201909152)。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碳汇潜能以及改良土壤能力,明确经济林对土壤有机碳、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规律。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经济林树种沾化冬枣(ZJ)、油桃(PN)、鸭梨(PB)、油桃+鸭梨混交林(PNPB)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土壤改良 经济林 黄河三角洲 
坡向对公路边坡土壤有机碳恢复的短期影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5年第2期190-198,共9页张子鸣 郝珖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端降雨对氮添加下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32001142)。
明确不同坡向对边坡土壤碳恢复的差异,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人工措施作用于这些因素,可为生态边坡碳汇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以广连高速公路上恢复1 a的人工边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向边坡的植被恢复情况、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土...
关键词:边坡生态系统 坡向 土壤短期固碳 土壤因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