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

作品数:8627被引量:8050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任继周彭兆荣王绍东隆滟汪明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业考古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蚕桑文化的历史脉络、价值意蕴与创新进路
《农业考古》2025年第1期193-198,共6页胡玉萍 杨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民国时期皖江流域水利事业及其生态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BZS103);2023年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两山’理论视域下安徽乡村绿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AH051655);2024年度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铜陵学院基地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23tlxyzt06)。
中国是蚕桑起源地,几千年来,历代政府皆以农桑为“立国之本”,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孕育出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农桑并举的生产方式使得蚕桑文化与农业文明日益融合,沉淀...
关键词:蚕桑文化 农耕文明 乡村振兴 
民命所系:青苗神信仰的文化特性及其现实关怀
《农业考古》2024年第6期190-199,共10页张松梅 王洪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社会组织和国家基层治理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ZD248)。
在以农为本的传统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来自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挑战。为应对由天灾引发的生产危机和秩序危机,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民间,形成了一整套以青苗神为代表的农神信仰体系。传统青苗神信仰具有多元性、区域性、民族性、实...
关键词:中华农耕文明 青苗神 青苗会 农神信仰 乡村治理 
农耕文明与乡村良序的形塑--基于乡村记忆的视角被引量:2
《农业考古》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唐凯 彭国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我国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OZDA081)、贵州省教育厅2023年度普通本科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党建引领与农耕文化协同推进贵州乡村治理机制研究”(黔教技〔2022〕316号)。
乡村现代化既要融入现代性,又要扬弃现代性。农耕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哲学意蕴,是传统社会乡村记忆的核心构成,正是其“在场”维持着传统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近现代以来,以理性文化为核心的工业...
关键词:农耕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治理 社会记忆 内生秩序 
岭南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效、问题与对策——乡村产业振兴视角被引量:8
《农业考古》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陈晓兰 杨生发 
全国林业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高层次开放背景下林业特色跨文化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YZJ2018LX029);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校级重点课题“文化振兴视域下高职教育助力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YJY2022XCZX01)。
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统农耕文化内涵、岭南农耕文化特色、广东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岭南农耕文化保护存在遗产...
关键词:岭南地区 传统农耕文化 遗产保护传承 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 
农耕文化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之原因阐释被引量:17
《农业考古》2022年第1期251-259,共9页胡泽学 付娟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
关键词:农耕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农业特点 
论中华农耕文化对早期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贡献被引量:9
《农业考古》2021年第4期241-247,共7页胡泽学 付娟 
中华农耕文化孕育于中国传统农业之中,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中国早期主要哲学流派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认识,从新的视角探究传统农耕文化对这些哲学流派主要思想观点的影响,提出传统农业是中国传统哲学...
关键词:农耕文化 哲学 传统文化 
对几件汉代农耕“文物”的考辨
《农业考古》2020年第4期140-146,共7页史晓雷 
文物对农耕史特别是农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农耕文物的史料价值,以及辨识一些伪造文物(赝品),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辨两件文物和一组赝品"文物",揭示了真实文物蕴含的农具史价值,揭露了伪造...
关键词:农耕 文物 陶漏斗 风扇车 牛耕 耒耜 
黔东北传统农具形态及其特点——基于贵州省石阡县石固乡杨家寨田野调查的归纳
《农业考古》2020年第4期150-159,共10页邓铭楠 
黔东北地区的杨家寨,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且传统村落文化保存较完好的山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造就了其独特的农耕文化,并显示于作为农耕文化物化形态的传统农具之中。当地传统农具体系完整、形态多样,呈现多样性、实用性和灵...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农具 农耕文化 传统村落 黔东北 
哈尼族梯田农耕工具及其变迁
《农业考古》2020年第4期160-167,共8页黄绍文 张约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项目编号:18BMZ06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记忆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为例”(项目编号:19YJC860022)。
哈尼族的生计经历了刀耕火种、采集狩猎和梯田农耕的生产方式。在梯田农耕活动中,已普遍使用犁、耙、锄、斧、砍刀、弯刀、锯镰、镰刀、铁锤、铁撬杆、谷船、麻袋、背箩等生产工具,也使用脚碓、水碓、水碾、水磨、石磨、筛子、簸箕等稻...
关键词:哈尼族 梯田文化遗产 农耕工具 物质文化变迁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耕文化传承模式探析被引量:7
《农业考古》2020年第4期264-271,共8页张雨晴 伽红凯 王思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19ZDA187);农业农村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深度利用”(KF201904);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传统村落旅游利用政策研究”(17SHD002)。
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社会智慧的结晶,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本研究通过分析农耕文化的传承意义,凸显传承农耕文化的必要性。尝试基于农耕文化的经济学属性,借鉴"公地悲剧"的解决策略,提出了九种农耕文化传承模式与实践案例,即...
关键词:农耕文化 公地悲剧 传承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