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人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韩志斌郭德焱王宁芳罗志祥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共广州市委荆楚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宗教文化》《全国新书目》《世界民族》《芒种》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宗教诉求到族群认同:印度帕西人的起源及演变
《史学月刊》2024年第11期105-119,共15页谢志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亚佛教与伊斯兰教交流史(7—18世纪)”(220ZJ011)。
7世纪末8世纪初,波斯一部分琐罗亚斯德教徒因不愿改宗伊斯兰教而被迫背井离乡,在“宗教诉求”的驱动下形成团体,几经辗转,于8世纪中后期登陆印度。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努力,该群体通过建构他者认同和完善共生模式,顺利定居塞犍,成功建立...
关键词:印度 帕西人 琐罗亚斯德教 他者认同 宗教诉求 族群认同 
19世纪以来印度帕西人的社会融入与生存挑战被引量:1
《世界民族》2022年第4期114-126,共13页谢志斌 
202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项目号:2021C002);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项目号:21JP127)的阶段性成果。
19世纪,印度帕西人在法国、英国、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进入印度时,凭借自身的精湛技艺、经商天赋和优良品格,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通过造船业、纺织业、经理行等途径,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成为印度的精英阶层,对印度乃至整个南亚地区的...
关键词:帕西人 印度 族群 琐罗亚斯德教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流变轨迹被引量:2
《世界宗教文化》2019年第6期58-64,共7页韩志斌 谢志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视域下的宗教对话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8ZDA234)的阶段性成果
琐罗亚斯德在继承和改革伊朗雅利安人传统宗教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善恶二元论和独尊马兹达为基本主张的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经历了米底王朝时期的创传,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衍新,希腊化时期的多元融合和萨珊王朝时期的复兴,后来在...
关键词:琐罗亚斯德 阿契美尼德王朝 帕西人 
罗辛顿·米斯垂:流散的印度帕西人被引量:3
《世界文化》2016年第9期16-17,共2页张呈敏 
一位有着褐色皮肤、留着大胡子的帕西人常穿梭于东西方不同的国度,在行程中,他曾被要求刮掉象征着自己身份的大胡子,他曾在美国机场遇到不公正的安检??对他来说,用自己的笔为帕西人书写、为印度书写、为第三世界书写虽任重而道远,但...
关键词:帕西 数学专业 孟买大学 短篇小说集 少数族裔 平凡生活 唏嘘不已 重重迷雾 生存状态 先锋性 
后殖民主义文学中的杂合与民族身份认同
《芒种》2012年第6期141-142,共2页罗志祥 王宁芳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文化主义,目的就是要复兴自我意识。园艺学中,杂合指的是两个物种通过嫁接或交叉授粉而产生的杂交品种。文学中的杂合,指汇合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一种混杂的表达。在一些后殖民地区的文学中,研究个体群体之间的杂...
关键词:民族身份认同 后殖民主义 杂合性 殖民地 文学 印度文化 巴基斯坦 马洛夫 移民 帕西人 
张爱玲的港大时光
《全国新书目》2011年第9期48-49,共2页张均 
中山大学教授张均从男性角度解读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传奇人生。细腻、华丽、柔美的语言再现20世纪中国最彻底的唯美主义者张爱玲年幼时的艰辛、备受争议的张胡倾城之恋、在美国的被遗忘的岁月,令人欲罢不能。
关键词:张爱玲 香港 父亲 沉香屑 帕西人 
中国文献中的巴斯人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62-65,共4页郭德焱 
巴斯(印度琐罗亚斯德教徒)商人在清代广州口岸的活动引人注目,文章对清代中文文献中名目繁多的巴斯称谓进行分类、甄别。清人对巴斯的称谓分为四类:一是译音称谓,如巴斯、八思、叭史、巴社、包社、巴西等;二是形象称谓,如白头人...
关键词:中国文献 巴斯人 帕西人 港脚 白头人 景教徒 译音称谓 巴斯观 形象称谓 类别称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