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牍

作品数:66被引量:9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任海涛汪雄涛吴欣严曦赵久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云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释法说理:《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裁判法理被引量:1
《法学》2022年第9期29-44,共16页潘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传统中国判牍案例中的司法理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1CFX058)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中国判牍案例蕴含着丰富的裁判法理,《名公书判清明集》即是典范之作。以蔡久轩、真德秀为代表的南宋司法官员们在裁判文书中,极为强调释法说理的重要性,既坚持以国法为依据,准法而判,又注重释明审理结果背后之裁判法理,追求国法、...
关键词:裁判法理 判牍案例 名公书判清明集 明刑弼教 
法律乎诗书:《吴中判牍》的人文精神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55-62,共8页苗丽 陈超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委托)“中华法系与中华法律文化问题研究”(20@ZH038)。
蒯德模为清末著名循吏,其《吴中判牍》的文体特征是“法律乎诗书”,即既是法律文本又是文学文本。《吴中判牍》是兼擅情理与文采的判词佳作,充溢着丰盈的人文精神。其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蒯德模擅长以语言形式之美展示重情向善之美;通篇...
关键词:蒯德模 苏州 循吏 《吴中判牍》 人文精神 
清代前中期官府调处制度研究——以《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为例
《满族研究》2018年第4期35-41,共7页张锐智 张宵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古代‘服判’及现代司法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7BFX031)阶段性成果
清代的官府调处方式有三:当堂调处、官批民调与官认民调。灵活多样的调处模式不仅有助于官府向民间借力,对整个社会调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更能够借此将民事领域纳入国家权力的管辖范围,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此外,对个别性质严重的刑案,...
关键词:清代地方官府 地方司法权 当堂调处 官批民调 官认民调 
从两姓械斗案妙判看于成龙巧用情理法
《法律适用》2017年第10期96-99,共4页范依畴 范忠信 
作者范依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治"德礼"重建与"礼法合治"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发展研究>(16CFX007)阶段性成果
"赵廖两姓械斗案"是清康熙年间发生于广西罗城的一桩人命大案。因一块相邻土地权属争纷,赵廖两姓家族间发生械斗,导致85人死亡、72间房屋被毁。本案若严格依律审判,须就85位死者一一查明致命伤来自何人,还原事实原委并确认主犯从犯及刑...
关键词:于成龙 械斗 判牍 情理法 
《于成龙判牍》的内容及其文献价值论略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常佩雨 金小娟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5AZW004);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A1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LS007)
于成龙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廉吏。《于成龙判牍》是一部清初判牍选集,它包括婚姻案件(10个)、田债纠纷(7个)、犯奸案件(6个)、贼盗案件(3个)、胥吏犯案案件(3个)及其他案件(4个)等共计33个案件。该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展现清代早期司法...
关键词:于成龙判牍 内容 文献价值 法学 判牍文学 
宋代以来寡妇立嗣权问题的再研究——基于法典、判牍和档案等史料的反思被引量:4
《文史》2014年第2期175-193,共19页杜正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地方司法实践与社会变迁研究”(10BZS03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龙泉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13&ZD151)的阶段性成果;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龙泉司法档案专项课题研究经费资助
在法律史的研究中,研究者面对不同类型的史料,应该首先考虑史料本身的特性和形成过程,而不是将所有史料都用作判断某种权利之有无和地位之升降的证据。宋代"寡妻妾无男者承夫分"的法律,在明初一变为"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
关键词:寡妇 立嗣 家庭 宗族 
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及启示——以清代州县判牍为材料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76-82,共7页王新霞 任海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11&ZD081)
司法的"价值追求"是指国家设置司法活动所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司法活动的根本观念、理念和评价标准,对司法裁判依据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清代大量州县判牍体现了清代基层司法的价值追求是:重视调解、息讼是求,通过司法实行社...
关键词:清代基层司法 州县判牍 司法结构 传统文化 司法价值追求 
儒家“忠恕”思想对清代基层司法的影响——以清代基层判牍为例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119-124,共6页任海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YJC82008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编号:11&ZD081)子课题"古代远东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忠恕"思想作为儒家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对古代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法典和司法实践都体现了"忠恕"思想的全面影响。从清代司法判牍中我们可以看到,直到清代,优秀的司法官员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秉承"忠恕"思想的指导。"忠恕"思想是宝...
关键词:忠恕思想 传统司法 清代判牍 传统文化 
清代基层法官的综合素质及启示——以司法判牍为材料被引量:5
《法学杂志》2012年第3期140-145,共6页任海涛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项目编号:11&ZD081)子课题"古代远东法研究"阶段性成果
法官素质高低对于国家法治建设关系重大。清代基层司法判牍中反映了当时法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他们之所以形成这些素质,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社会阅历、工作职权三方面的影响。这个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在司法改革中,...
关键词:清代 基层法官 综合素质 司法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