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分治

作品数:40被引量:16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振杰毛宇湘刘启泉王志坤李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社区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山东中医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养胃阴”论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山东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343-347,356,共6页苏健 刘学 张伟 杨诗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874442);“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编号:ts201712096);山东肺系病热毒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21〕45号)。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口咽干燥、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本病病机演变中的核心脏腑。然脾胃升降喜恶各有不同,在温补脾气的同时,亦要强调顾护胃阴的重要性。胃阴与本...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脾胃分治 养胃阴 间质性肺疾病 叶天士 
基于“胃强脾弱”理论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被引量:2
《中医儿科杂志》2023年第3期5-7,共3页王昕 刘芳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胃强脾弱”密切相关:胃强则食欲旺盛,乳食壅滞中焦,积而化热;脾弱则运化不及,津液不布,传导无力,糟粕不下。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功能性便秘的辨证论治中,当脾胃分治:先治“胃强”之标,以损其所余而不伤正...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便秘 虚实夹杂 胃强脾弱 脾胃分治 
基于叶天士“脾胃分治”思想研究脾胃病的诊疗思路被引量:3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9期23-25,124,共4页周庆亮 王玉娟 
叶天士在脾胃疾病的治法上总结仲景《伤寒论》、李东垣《脾胃论》等诸家思想,并加以发挥,详其所长,补其不足,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了阳土喜柔、腑阳宜通、温通脾阳、升降脾胃、甘缓养营、分消渗利的观点。该文在研读《临...
关键词:脾胃病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分治 诊疗思路 
王邦才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经验介绍
《新中医》2023年第4期139-143,共5页王麟 王邦才(指导) 
浙江省王邦才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GZS2017018);第四轮宁波市级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项目(2022-Z06)。
介绍王邦才教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的临床经验。王邦才教授认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特点,脾胃虚损为本,痰、瘀、浊、毒内蕴为标。基于补、通二法,强调脾胃分治扶正气、通补阳明除壅逆、身心同调畅情志,灵活运用化...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 本虚标实 脾胃分治 通补阳明 身心同调 
刘启泉教授“脾胃分治”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引量:3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12期2097-2100,共4页董新悦 高晴 梁笑妍 张煜 李红京 王志坤 刘启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8〕119号);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22041);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CXZZSS202202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疾病。刘启泉教授认为脾与胃虽有协同作用,但二者各司升降、纳运有别、喜恶不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主病位不同,治则治法应随之不同,提出“脾胃分治”。治疗上,刘教授倡导圆机活法,巧用药...
关键词:脾胃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刘启泉 名医经验 脾胃分治 医案 
叶天士脾胃分治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湖北中医杂志》2022年第11期47-51,共5页夏宁俊 章永红 田永立 王国方 
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江苏省镇江市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镇卫中医[2018]10号);江苏省丹阳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竞争类项目(项目编号:SSF202111)。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清代苏州名医,出生于医学世家,幼承家学,先后拜师数十人,尽得各家之长,临证经验丰富,毕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门人将其经验编辑整理成《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末刻叶氏医案》等多本著作。叶氏对温热病研究极...
关键词:叶天士 脾胃分治 恶性肿瘤 中医药疗法 
从胃主和降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4
《山西中医》2022年第9期1-3,共3页刘菊 金振宇 徐倩菲 彭惠平 徐进康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BK2018026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YFC1709601)。
胃主和降理论始于《内经》,成于《临证指南医案》,包括胃气充盛调和、胃阳动而不息以及胃阴润而不燥三方面。以胃主和降理论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重在以降为和,以通为顺。平胃健胃以复胃气,使胃气充盛以平权衡;温胃降胃以扶胃阳,使...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胃主和降 脾胃分治 
《伤寒论》脾胃分治与合治思想探析被引量: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213-216,共4页张钰莹 谷松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2004)。
脾胃同居中土,生理相依,升降相因,共司纳运,斡旋气机;然脾胃又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体用各殊。故《伤寒论》继承《内经》理论基础,针对其阴阳各异、体用各殊之特点,将脾胃之病于"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与"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两篇分而论治,设立...
关键词:脾胃分治 阳明病 太阴病 脾胃合治 辛开苦降 
陈士铎脾胃思想特色浅析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12期7413-7415,共3页李泽 高云霄 杨柳 郭榆西 郭彤 杨倩 
陈士铎在中医理论创新方面多有建树,其所制之方大多能经受临床实践的检验,陈士铎对于脾胃病的治疗亦有创新和发挥,文章就陈士铎的脾胃思想进行初步挖掘和讨论,并对其理论来源进行粗略探究。陈士铎的脾胃思想有着善从心肾以分治脾胃,善...
关键词:脾胃 学术思想 脾胃分治 陈士铎 命门学说 生克制化 
基于阴虚生内热探讨脾胃分治消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11期17-19,共3页李影 屠燕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04072)。
《素问·调经论》中“阴虚生内热”被认为是李东垣“阴火学说”的源头,后世对“阴虚生内热”的解释一般也着眼于脾胃。但脾、胃属性有别,不应合而论之,而当分而论之。从脾虚与胃虚两个方面阐述“生内热”的情况,提出“阴虚生内热,脾胃...
关键词:阴虚 脾胃分治 阴火学说 胃阴学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