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腔

作品数:85被引量:6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刘正维马蕾蔡际洲刘小雨许德宝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音乐学院嘉应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南国红豆》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闽剧音乐中的“皮黄腔”
《中国京剧》2024年第8期104-106,共3页沈佶 
闽剧又叫福州戏,是福建最大的地方剧种。源于明末,至今有400多年历史,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福建的各剧种中,其流行区域最广、剧团最多,鼎盛时期省、市、县各级专业剧团曾多达2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达到200多个;...
关键词:专业剧团 演出场次 地方剧种 闽剧 民间职业剧团 皮黄腔 数据统计 流行区域 
庐剧别【二凉腔】的唱腔特色与传承发展
《中国戏剧》2023年第10期67-69,共3页操奕恒 
安徽省的戏曲声腔十分丰富,目前挖掘整理出的剧种有20余个,按照唱腔特征大致分为高腔腔系、皮黄腔系、子腔系、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5大类。庐剧作为形成于本省的代表性剧种,在安徽具有影响范围广、受众群体多等特点,并且在2006年5月入选...
关键词:庐剧 民间歌舞 戏曲声腔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黄腔系 唱腔特色 唱腔特征 民间说唱 
核心承继·多元并置·融合重构——广东汉剧声腔源流考证
《音乐探索》2023年第3期73-84,共12页罗钢芹 
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粤闽赣边区汉畲文化交融下的客家礼俗音乐与文化认同研究”(21YJA760041);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梅州客家传统礼俗仪式音乐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GD20XYS29);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院招标课题“客家民俗跳觋仪式音乐调查与传承研究”(18KYKT07)。
从传播媒介与历史传播路径来看,湖北汉剧向粤东的传播并非直接传播,而是以“外江戏”中的湖南祁剧班为媒介,分两条路径进行:一是沿着客家人的“南迁之路”将汉调传入粤东;二是沿着广州商帮的“经商之路”将汉调带到粤东。从声腔比较与...
关键词:广东汉剧声腔 湖北汉剧 皮黄腔 传播路径 承继性 变异性 
《搬场拐妻》声腔解析
《戏曲研究》2023年第3期162-182,共21页苏子裕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苏州宝仁堂刻印的《新订缀白裘六编文武双班合集》中收录《搬场拐妻》一剧,其采用的[西秦腔]与清初抄本《钵中莲》采用的[西秦腔二犯]是迄今为止所知比较早的西秦腔史料。学者对西秦腔与梆子腔的关系、西秦腔与皮...
关键词:西秦腔 皮黄腔 缀白裘 梆子腔 《钵中莲》 声腔 解析 清乾隆 
浅析京剧乐队中京胡的作用
《中国京剧》2022年第7期54-56,共3页赵晶 
京剧的唱腔主要由西皮和二黄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西皮的旋律色调明亮、华丽、高昂,多用来表现明快、激动的戏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二黄的旋律则深沉、凝重、平静,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以及抒情的戏剧情节。
关键词:戏剧情节 二黄 皮黄腔 西皮 悲剧情节 京剧 人物情绪 
浅谈中国钢琴曲《皮黄》中融入的京剧元素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22年第3期50-51,共2页王露锌 
京剧被誉为我国的国粹,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作曲家张朝将京剧元素中的"西皮""二黄"融入钢琴曲《皮黄》中,将中国戏曲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把我国戏曲精髓同钢琴曲创作完美地结合,本文对中国钢琴曲《皮黄》...
关键词:皮黄腔 京剧元素 张朝 
皮黄声腔南流与广西邕剧艺术的起源
《中华戏曲》2021年第2期251-261,共11页陈建平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排场戏与戏曲编创模式研究--以邕剧为例”(项目编号:16DB14)。
皮黄腔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京剧无疑是这个家族最引以为傲的杰出代表。皮黄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普泛的适应性,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邕剧就是皮黄腔传到广西后生根发芽,并与当地的语言、音乐、歌舞、武术、杂技等艺术元...
关键词:邕剧 皮黄声腔 皮黄腔 艺术的起源 艺术元素 起源与形成 杂技 京剧 
乱弹声腔入闽探微
《福建艺术》2021年第10期30-34,共5页张帆 
在全国声腔流布图谱上,以皮黄腔系为主的剧种主要集中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就2017年完成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数据看,福建尤其是皮黄重镇,剧种数量最多,23个活态剧种中有7个属于皮黄吹拨杂合南北词等音...
关键词:闽西汉剧 南北词 皮黄腔系 北路戏 梅林戏 赣剧 小腔戏 祁剧 
张朝钢琴作品《皮黄》中的文化表达
《当代音乐》2020年第6期68-70,共3页罗天羽 
钢琴作品《皮黄》综合了中国传统京剧声腔皮黄腔的板式结构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逻辑。皮黄是京剧中的两大主要声腔,钢琴作品《皮黄》有效运用中国京剧的皮黄声腔板式进行创作。全曲三个部分形成了类似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快—慢—快的...
关键词:皮黄腔 结构 板式 音乐风格 中国文化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南国红豆》2019年第6期4-7,共4页董上德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粤剧表演艺术的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13JJD760003)阶段性成果。
粤剧历史不短也不算太长,既有“外江戏”的基因,又内含岭南文化的血脉,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剧种。广东经济约在明末清初,逐步活跃;到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更是获得长足发展,吸引外地人入粤,所谓“外江班”也随之而来,他们为广东民众带...
关键词:戏曲形式 外江班 岭南文化 外江戏 皮黄腔 粤剧 弋阳腔 汉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