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

作品数:2843被引量:78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庆李艳刘国宇阎立钦刘安成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佛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门故事中的佛教忍辱观
《佛教文化》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邹相 岳帅(图) 
在佛教中,“忍辱”为“六度”法之一,与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一起,为佛教修行的核心方向,旨在引导修行者勤发菩提心,最终能证悟成佛。忍辱,即是对“辱”的忍耐,达到隐忍、彰显智慧的一种境界。对于“辱”,该不该忍,普通大众往...
关键词:证悟 权宜忍 六度 菩提心 忍辱 佛教 适度忍 修行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近日,由澳门地区佛教慈善会主办,杭州灵隐寺、苏州寒山寺、澳门地区菩提禅院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金莲盛开心连心”中国佛教梵呗音乐会暨和平钟声祈福活动在澳门地区新濠影汇综艺馆圆满谢幕。
关键词:佛教慈善 回归祖国 澳门地区 杭州灵隐寺 苏州寒山寺 佛教梵呗 大千世界 菩提 
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赴澳门地区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活动
《法音》2024年第9期75-75,共1页 
本刊讯应澳门地区佛教慈善会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驻会副会长常藏法师为团长、副秘书长普正法师为秘书长的代表团一行7人,于2024年9月5日至7日赴澳门地区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活动。9月6日...
关键词:佛教慈善 中国佛教协会 回归祖国 澳门地区 杭州灵隐寺 苏州寒山寺 佛教梵呗 菩提 
STAND GROUND——神殿明王主题BAR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年第17期40-45,共6页张凯锋 赵晶 
不动明王,所谓“不动”就是指慈悲心坚固,无可撼动;所谓“明”是指智慧的光明;称“王”指驾驭一切现象者。不动明王是佛教密宗八大明王之首,为一切诸佛教令轮身,在遇到任何困难之时,都能扫除障碍,使侵扰众生之邪魔畏惧而远避,使众生在...
关键词:佛教密宗 菩提心 慈悲心 不动明王 修行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23年第4期10-13,共4页
2023年9月1日,由广州市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市大佛寺承办的中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开启。广州佛教界参访了斯里兰卡著名的佛教圣地一一凯拉尼亚皇家寺院,并前往阿努拉达普拉圣菩提树寺,迎请斯里兰卡国宝一一圣菩提树苗。
关键词:佛教协会 佛教界 佛教文化交流 佛教圣地 阿努拉达普拉 菩提树 斯里兰卡 大千世界 
达摩传教的语言考释
《少林与太极》2023年第8期10-15,共6页李倩倩 
中国佛教禅宗一派的开山之祖是菩提达摩(也写达磨)。达摩原名菩提多罗,因得佛学大法,被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改名菩提达摩。达摩于南朝宋末时,乘船渡海,登陆梁国,与梁武帝论道未协,一苇渡江,来到中原嵩山少林寺,传教授徒,面壁九年。达...
关键词:菩提达摩 嵩山少林寺 达磨 佛教禅宗 梵语 南朝宋 梁武帝 传教 
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中国化之历史考察被引量:4
《中国藏学》2023年第2期23-32,214,共11页周拉 
文章从宗教“本土化”“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对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提出藏传佛教“道次第”理论经过3个历史发展阶段。公元8世纪末,莲花戒撰写的《修习次第论》三篇作为吐蕃佛教“道次第”理论的雏形,开创了藏传...
关键词:藏传佛教中国化 “道次第”理论 《修习次第论》 《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一叶菩提的弘法之路——访善庆禅寺大云法师
《佛教文化》2023年第1期66-75,共10页金媛媛 
菩提叶下因缘起大云法师最早接触叶画是在九十年代。那时他居住在广东,尚未出家,俗名刘以刚。因为佛教信仰、对寺院很有感情,空闲时间经常去住处周边的寺院。其中最常去六榕寺,于是寺院中来往的人们总能见到一人,似僧非僧、久久盘坐在...
关键词:佛教信仰 弘法 静思 空闲时间 九十年代 菩提 寺院 
又闻腊八香
《时尚》2023年第1期188-193,共6页大井 陈辉州(摄影)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的一种说法是和佛教有关。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菩提树下,恰好一位牧羊女路过,就用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他,释迦牟尼最终得道成佛,而这一天为农历腊月初八,佛教界称为“成道日”。
关键词:佛教界 成佛 菩提树下 牧羊女 释迦牟尼 成道 
追觅百年地论的慧风:评圣凯著《南北朝地论学派思想史》
《宏德学刊》2022年第2期381-388,共8页赵茜茜 
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中国佛教史》课程与深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批准号:GSSCU2021078)资助
中国地论学派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印度瑜伽行派的唯识学,即印度佛教发展中期由无著、世亲发展并完善的大乘佛教之一系。其传入中土的时间,在北魏永平元年(508)至四年(511)之间,以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以及佛陀扇多等人的相继来华为契机,前二...
关键词:大乘佛教 瑜伽行派 印度佛教 菩提流支 唯识学 隋末唐初 慧远 世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