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

作品数:1934被引量:101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繁仁王绍波李雷唐善林王博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融情于景以情造境——我的版画创作实践
《美术》2023年第12期54-57,2,共5页顾亦鸣 
“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绘画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文思脉络。笔者在版画创作中也一直追求作品中的意境营造。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语言思考和探索,笔者持续探索版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版画创作语境转换中图式、技法和表...
关键词:意境 水印木刻 气韵生动 空间营造 
图画的节奏:“气韵生动”的西传与接受被引量:4
《美术》2022年第12期15-22,14,共9页高畅 
“气韵生动”的西传是研究“图画的节奏”时必须要厘清的艺术史现象。20世纪初,西方学者以“rhythm”(节奏)翻译“气韵生动”,这一译法呈现出他们阐释“气韵生动”的思路以及观看中国古代绘画的视角,他们从线条笔墨的节奏形式中看到了...
关键词:六法 气韵生动 图画的节奏 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 
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入会资格论文名单
《美术》2021年第3期29-29,24,共2页
一、当代美术理论(1)丁澜翔《重返历史现场"血衣"系列作品与王式廓的双重焦虑》(2)于洋《图像叙事与艺术真实——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本体规律与焦点问题》(3)张晨《"气韵生动"与"游牧艺术"——德勒兹眼中的中国艺术与理论》(4)吴...
关键词:张晨 美术创作 主题性 艺术真实 审美创造 图像叙事 当代美术 气韵生动 
从都市人文到苗乡写实——我的水痕描水墨人物创作之路被引量:1
《美术》2020年第12期74-77,共4页王奋英 
湖南省社科一般项目《湖湘文化视阈下的湖南省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YBA265)阶段性成果。
画画,让人心静。这些年,我的创作一直在国画领域潜心探索水痕描水墨艺术语言。水痕描,是指运用宿墨、生宣作画,在提按顿挫间体悟如锥画沙、如屋漏痕的力度与拙重,以点入线、点线结合的现代线描表现形式。其水痕、墨迹,追求笔断意连、气...
关键词:笔断意连 气韵生动 水墨艺术 屋漏痕 线描 盎然生机 水痕 卷珠帘 
漫谈图像时代的新工笔创作
《美术》2019年第10期138-139,共2页金金 毕瑞芳 
事实上,中国画从未将“写实”与“再现”作为艺术品评的重要标准。以当下中国画发展局面来看,“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依旧是极具生命力、极具概括性的艺术理论。在中国画传统理论影响下,中国画创作以传统笔墨出发,关注个体经验与现...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 工笔画 图像时代 艺术理论 “再现” 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 传统笔墨 
描绘心灵的印痕——杨斌绘画风格探析
《美术》2019年第6期79-83,共5页陈晓莹 刘巍 
中国画肇始之初,主旨是“明劝诫,著升沉”的教化功能,以写实为盛,这也是唐及唐以前的绘画观。魏晋时期,宗炳的“诚能妙写,亦诚尽矣”表明了“艺术家都应该注重令人信服的再现”。[1]谢赫的“六法论”虽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但气韵仍...
关键词:绘画风格 杨斌 印痕 心灵 气韵生动 教化功能 魏晋时期 外在特征 
行走的气象:关于雕塑实践与理论的思考
《美术》2017年第6期136-137,共2页曾岳 
与南朝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美学原则一样,笔者从多年来的泥塑人体写生和创作经验得出这样的感悟——雕塑语言的整体感染力同样来自顺畅而生动的气韵,这是雕塑组织审美必须的内在架构。
关键词:雕塑语言 “气韵生动” 实践 气象 美学原则 创作经验 感染力 
谈中国画创作中的“气”被引量:1
《美术》2017年第5期134-135,共2页曹瀚 
中国画主要讲求的是气韵,注重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要求以“神”来刻画形体,力求神形兼具,先“神”后形。南齐的谢赫在“六法论”中就提出了“气韵生动”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特征。
关键词:中国画创作 “气” “气韵生动” “神” 六法论 
工笔画古今散论
《美术》2014年第2期110-112,共3页贾方舟 
工笔画:传统绘画中的写实主义 上世纪初,康有为在倡导学习西方写实主义时曾提出了“以复古为更新”的主张。他认为,“中国自宋前,画皆象形,虽贵气韵生动,而未尝不极尚逼真。
关键词:工笔画 散论 写实主义 传统绘画 学习西方 气韵生动 康有为 界画 
气韵生动、玄色至上与情景交融——关于花鸟画创作的思考
《美术》2013年第8期147-148,共2页许晓彬 
中国画的发展有其多变性、一贯性,花鸟画亦然。以两宋院画为高峰、奉自然形象为最高典范的工笔花鸟画伴随明清文人画的盛行而发展,重情绪、笔法表达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创作法则及画面形式,愈来愈成为完全独立的系统。花鸟...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创作法则 气韵生动 情景交融 明清文人画 写意花鸟画 自然形象 中国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