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普通股

作品数:29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剑民范孝周冯兵计张子余肖琳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湖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财会月刊(中)》《财会月刊(下)》《财务与会计》《中华会计学习》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权益工具合并报表每股收益的计算被引量:1
《现代企业》2016年第11期69-69,75,共2页祝松梅 孟爽 刘晓莎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定: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在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时,要求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并将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列报。
关键词:每股收益 合并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 合并财务报表 潜在普通股 工具 权益 公开发行 
基于国际会计准则下每股收益的进一步发展
《财讯》2016年第7期23-23,共1页王晓倩 
虽然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已经完善了前期的不足之处,但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讨论的地方.
关键词:每股收益 非正常损益 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 
多项潜在普通股的稀释程度排序和稀释每股收益计算
《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4期32-34,共3页刘锋 曹跃 
“企业发行多项潜在普通股时,各项潜在普通股的增量股每股收益越小,稀释程度越高”是被会计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对此,也有学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推敲,但是并没有分析多项潜在将迎股排序的根本原因,给出可行的排序方法和计算稀释每...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 排序方法 收益计算 会计学 企业 
浅议稀释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被引量:2
《商业会计》2011年第9期19-21,共3页肖明芳 涂迪清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范了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及其列报。企业潜在普通股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实务中当企业涉及到多种潜在普通股时,其稀释性每股收益计算比较复杂,本文在阐述基本每股收益、稀...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 可转换公司债券 潜在普通股 基本每股收益 股份期权 认股权证 收益计算 
存在多项潜在普通股时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财会月刊(下)》2010年第7期55-56,共2页范孝周 吴应宇 
本文通过对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稀释表述的改进以及对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的重新推导,使增量股每股收益能够起到衡量稀释程度的作用,同时得出了认股权证、股份期权一般情况下具有稀释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多项潜在普通股时简...
关键词:认股权证 股份期权 稀释每股收益 增量股每股收益 
单项潜在普通股下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财会月刊》2010年第5期27-28,共2页金婧 张伟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规定,要求具有复杂股权结构的公司除要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应当根据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在判断各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性时,现行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采用的方法基本...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 可转换公司债券 单项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每股收益 国际会计惯例 现行会计准则 
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改进被引量:1
《魅力中国》2009年第A02期26-27,共2页张婕 
我国目前会计实务界在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上有两种代表性的方法:一是直接债务法;二是分离债务法。其区别在于直接债务法将可转换债券看作是债务,而分离债务法将可转换债券看作是债务和转换期权的混合物。所以,后者比前者更真实地反映...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处理方法 期权价值 潜在普通股 现时义务 应付债券 债券价值 股权价值 用公式表示 现值 
对上市公司稀释每股收益披露的思考
《商业会计(上半月)》2009年第24期18-19,共2页缑宇英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中,每股收益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其中的稀释每股收益由于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揭示基本每股收益潜在风险,愈来愈受到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关注。本文围绕稀释每股收益阐述了上市公司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稀释...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 上市公司 基本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 财务信息 公开披露 财务指标 潜在风险 
可转换债券潜在增量股每股收益探讨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4期56-57,共2页徐细珍 
每股收益是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所享有的企业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亏损,反映了公司每一普通股的获利能力,是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重要信息及财务分析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双重性质的融资工具,同时具有债券和股票的特性...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 信息使用者 上市公司 企业亏损 企业利润 
多项潜在普通股下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财会月刊》2008年第9期26-27,共2页范孝周 李寒俏 
企业对外发行不同潜在普通股的,如果单独考察其中某一潜在普通股,可能发现其具有稀释作用,但如果和其他潜在普通股一并考察,则可能发现其具有反稀释作用。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各项潜在普通股按...
关键词:稀释每股收益 潜在普通股 稀释作用 加权平均数 对外发行 会计准则 最小值 净利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