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国

作品数:150被引量:292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志刚胡英泽邹立波谢宏维赵珍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水鹿
《华夏地理》2024年第12期142-142,共1页沈成 李季(摄影) 卜洪权(制图)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兽部》中曾记载一种名为“山牛”的动物,其“状如牛而角有枝如鹿茸”。这样的记录不只存在于《本草纲目》,清代至民国时期多地的地方志中都曾提及,清代江西《义宁州志》卷八《地理志·土产》中写“山牛,雄者角...
关键词: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清代至民国时期 地理志 地方志 
清至民国山东方志方言资料的语言学价值
《上海地方志》2024年第4期77-85,96,共10页杨青 
清代至民国时期山东方志中的方言资料记录当时的山东方言,反映许多方言现象。这些资料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清至民国山东方志方言资料体现方志撰者的语言观。同时,这些材料也记录了大量山东方言语音、词汇,通过与今山东方言的比较,可...
关键词:山东方言 地方志 语料 语言学价值 清代至民国时期 
清代至民国时期黄道周书法接受研究
《闽台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葛超 
黄道周的书法具有“古拙方劲、端正浑深”的艺术特征,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代、民国书家对石斋书多有接受,对其行草书的接受主要得其绵密的体式以及戈戟森厉的用笔;对其楷书的接受,主要得其清截流媚的特征;对其隶书的接受,主要得...
关键词:黄道周书法 接受 清代 民国时期 
茶歌、茶诗与茶馆:清代至民国黔茶文化与社会生活
《今古文创》2024年第26期127-129,共3页龚亚春 
清代以来贵州各地区茶叶种植不仅范围广、产量可观而且质量上乘。茶在贵州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以茶饮食的方式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外,还通过茶诗词、采茶歌、民间故事等文化形式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
关键词:贵州 茶文化 社会生活 
清代至民国时期左江流域民间契约文书中身份再生产研究——以何村契约文书为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7-57,共11页杨丽云 
何村契约文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角度呈现了清代至民国时期左江流域农民以土地为媒介进行身份再生产的过程。何村人利用契约中永佃和允葬条款依身定份地建村定居生活,成功打造实践孝礼和祭祀的重要精神场所。何村土地在永佃制催化下...
关键词:永佃 土地 何村契约文书 祭祀 身份再生产 
“大有钱号”大有故事
《中国收藏》2024年第5期112-115,共4页张彧定(文/图) 张哨峰(文/图) 张劲峰(文/图) 
在清代至民国时期,湖北地区的诸多钱庄、商号、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曾发行过钱票并流通于世。但与邻近的湖南、江西等诸省比较,湖北地区发行的钱票在数量上相对较少,其中尤以清代钱票更为珍稀。比如鄂省粮道街“大有钱号”壹串文钱票,就是...
关键词:清代至民国时期 钱票 收藏者 发行 湖北 
从“悔错字”文书看清代至民国清水江流域林业纠纷的调解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吴大旬 
“悔错字”文书是贵州地方大型档案资料清水江文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农林业生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纠纷调解,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遗存于清水江流域。通过整理与分析“悔错字”文书,文章着重对这一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纠纷的调解进行...
关键词:“悔错字”文书 林业纠纷 调解 
贺龙四进水车坪
《红岩春秋》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铁笛 
重庆黔江水车坪海拔1200余米的山顶广场边,挺立着一棵苍劲斑驳的皂角树,当地人称其为“红军树”。清代至民国时期,这里是湘鄂川黔边地区有名的骡马市场,贺龙曾四次造访此处。一进水车坪:湘西骡子客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清光...
关键词:贺文常 光绪二十二年 湖南省桑植县 洪家关 清代至民国时期 贺龙 皂角树 湘鄂川黔 
书讯书话:《清代民国江西地区田宅契约研究》简介
《地方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钟金烨 
民间契约文书是民间民事交往、经济交易中各式契约的泛指,江西地区清代至民国时期契约文书具有存量大、内涵丰富、地域特征明显等特征,是观察江西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材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彭志才博士所著的《清代民国江西地区田宅契约研...
关键词:社会发展史 契约文书 清代至民国时期 田宅 专题性 区域性研究 社会变迁 地域特征 
清代至民国岑溪民间契约初探
《广西博物馆文集》2023年第1期99-109,共11页梁一鸣 
本文根据岑溪市文物管理所藏的二百余件清代至民国卖田卖地、卖房屋、卖山林,甚至卖女等契约的文字记录,介绍清代至民国岑溪民间土地、房屋、山林买卖的一些形式和特点,揭示桂东南地区岑溪在封建社会后期和近代契约买卖的历史状况。
关键词:岑溪 清代 民国 地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