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派

作品数:142被引量:6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贾熟村陈勇勤张显清黄庆林李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书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巨来“雅静秀润”印观
《中国书法》2019年第7期99-99,共1页王建磊 
自明清流派印风盛行以来,篆刻艺术"印中求印""印从书出""印外求印"三种取法创作模式基本完备。陈巨来在篆刻实践的过程中,有选择有批判的继承传统,在辩证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能够引起强烈审美共鸣并具有自身特色的雅静秀润的"巨来印风"。
关键词:篆刻艺术 创作模式 继承传统 清流派 印风 
印文与印风的完美统一
《中国书法》2018年第10期161-161,共1页何远松 
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后,这几年,我的篆刻创作,取法以上溯汉玉印和明清流派印,近追王福庵、赵叔孺、吴朴堂等先贤,以及当代的鞠稚儒一路工稳印风为主。因为,我特别欣赏这一路风格不乖张不取巧,所营造出的那种静谧闲适、与世无争的安...
关键词:印风 印文 篆刻创作 清流派 
明清流派印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书法》2017年第2期88-91,共4页文严 
二○一六年十一月六日,“明清流派印学术研讨会”在无锡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傲学术支持、《中国书法》杂志社做媒体支持,是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学术盛会。
关键词:学术研讨会 清流派 研讨会综述 《中国书法》 委员会 书法家 杂志社 篆刻 
明清流派印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中国书法》2016年第19期188-188,共1页
由上海博物馆和无锡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为之四顾——明清文人篆刻特展"将于2016年10月29日在无锡博物院开展。本次展览将展出上海博物馆藏明清流派印精品130余方,以文彭为上限,黄士陵为下限,明清两代篆刻名家名作囊括其间。展览还将首次...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博物院 篆刻 博物馆 美术 清流派 清流党 入选论文 无锡 江苏 名家名作 黄士陵 来稿 
明清流派篆刻艺术价值再认识
《中国书法》2014年第4期189-191,共3页郁胜天 
明清流派白文印创作的探索 以赵孟瓶、吾丘衍为代表的元代文人艺术家倡导白文宗汉,
关键词:清流派 艺术价值 再认 篆刻 元代文人 艺术家 白文 赵孟 
当代篆刻的角色化及相应的情态
《中国书法》2014年第2期154-158,共5页李永忠 
大致而言,篆刻的历史可以划分为秦汉官私玺印、明清流派篆刻和当代篆刻三个部分。
关键词:篆刻 当代 角色化 情态 清流派 
当代篆刻三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书法》2010年第7期49-49,共1页蔡大礼 
当代篆刻作品与明清流派印、宋元印、秦汉魏晋印甚至先秦的古玺印做比较,差异是相当巨大的。其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关键词:篆刻作品 当代 三十年 清流派 
当代篆刻的历史穿越
《中国书法》2010年第7期50-50,共1页王琪森 
如果说从奇谲恣肆的古玺印到浑穆端庄的秦汉印的穿越,是一次印学本体的构建和艺术系统的打造。那么,从堕册多姿的明清流派印到典雅高迈的民国西冷群体的穿越,则是一次印学文化的缔造和刀笔形态的创造。
关键词:历史 篆刻 当代 清流派 印学 汉印 艺术 
梁晓庄作品
《中国书法》2009年第5期85-85,共1页梁晓庄 
早岁习印以明清流派为师,终以略欠古意为憾。近年溯源于三代,于金文、石鼓、诏版、砖瓦致力尤笃,倍感秦风汉韵之博大精深,所谓见贤思齐。余近作时思追步三代金石神髓,奈每得貌遗神,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关键词:清流派 三代 金文  
在书法的时空象限中给自己定位
《中国书法》2002年第3期59-60,共2页丁政 
综观何奇先生的作品,可以明显感到:作者具有相当深厚的传统功力和良好的书法篆刻素养。甲、金、篆、隶、行、草乃至蒙文书法,诸体皆备;战国古玺、鸟篆虫文、秦汉印章、明清流派篆刻,皆所涉猎。书风、印风醇正,不受时风所染,难能...
关键词:书法篆刻 帖学 印风 书风 篆刻 汉印 印章 秦汉 清流派 战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