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比例

作品数:25被引量:37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功奎李谷成兰虹冯涛钟甫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农村经营管理》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简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年第2期192-192,共1页邓红 
李金铮教授的专著《“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2022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主从区域社会经济史视角,以1849—1936年的冀中定县为时空范围,从人地比例、土地分配、家庭规模、农业生产、租佃关系、雇佣关系、...
关键词:土地分配 租佃关系 小农经济 人地比例 家庭手工业 时空范围 集市贸易 中华书局出版 
为什么近代中国“南方多租佃,北方多雇佣”?被引量:1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马烈 李军(指导) 
近代,西方式社会调查的大量开展让学界普遍注意到"南方多租佃,北方多雇佣",本研究在整理民国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无论是佃雇农的比例,还是出租土地面积的比例,南方农业经营中的租佃率均高于北方,北方农业经营中的雇佣率均高于南方。关...
关键词:农业经营方式 税收政策 监督成本 人地比例 租佃 南方农业 贸易冲击 西方式 
人地比例、机械化水平与农地生产效率被引量:4
《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9期147-158,共12页李刘艳 白永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户分化视角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土地流转的互动发展研究”(15BJY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XIIL013);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7240041031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多维测度研究”(2018BJJ035);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培育基金项目“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2017PW18)的资助
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了单位农地劳动力、单位农地机械化水平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单位农地劳动力投入对单位农地产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单位农地机械化水平对单位农地产值具有...
关键词:人地比例 机械化水平 农地生产效率 
民国时期河湟地区人地关系问题研究——以20世纪30~40年代为中心被引量:2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141-146,共6页袁亚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湟民族走廊经济关系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12XMZ005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构成农业经济的基础要素,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青海人口和耕地呈快速增长之势,并且耕地的增长率远远大于人口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并没有给土地带来巨大压力;从维持最低粮食...
关键词:青海 人口压力 人地比例 消费水平 
资本深化、人地比例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个生产函数分析框架被引量:69
《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第1期14-30,72,共18页李谷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构调整、比较优势与动态演进”(编号:7127310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编号:7147310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若干专题研究”(编号:NCET-11-0647);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结构调整、比较优势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编号:2012YQ003)的资助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省级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时期农业资本深化与人地比例变化的特征,将其与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生产函数框架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深度转移和人地比例没有...
关键词:资本深化 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 生产函数 农业 
技术传承方式与长期增长:对传统中国增长停滞的一个解释被引量:20
《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143-158,共16页代谦 李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0302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8JJD7901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7JC790011)的资助
技术进步是长期增长的动力,而技术进步本身则和技术传承密切相关。在发明者从物化发明中获益不充分的情况下,物化发明提高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的效应激励人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自己的个人技艺,而不是去进行新的研发活动。相应地,传统社...
关键词:传统中国 技术传承方式 人力资本 人地比例 
2008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158-167,共10页高超群 
关键词:中国近代 经济史研究 述评 租佃关系 抗战胜利后 调查资料 消费观念 人地比例 
农地细碎化的缘由与效应——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学解释被引量:51
《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9-15,共7页叶春辉 许庆 徐志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703027)的资助;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
本文首先通过与农地细碎化相关的国内外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的梳理,发现农地细碎化的存在与土地的私有或者公有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产生和中国极高的人地比例、传统的诸子均分财产制度以及投资性质的不在地地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农...
关键词:农地细碎化 人地比例 诸子均分制 经营方式 效用 
也论近代人口压力:冀中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考被引量:27
《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139-149,共11页李金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共革命与乡村社会”(07BDJ00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革命权力与民间社会”(06JA770022)成果
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人地比例关系,学界普遍认为人口对土地压力越来越大,乃至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只有少数学者模糊地提出并非像以往所说的那样严重。其实,探讨人口压力问题的关键是人地比例临界点的确定。以往对此多有估计,按照...
关键词:定县 人口压力 人地比例 消费水平 
从“均田制”说开去
《齐鲁粮食》2007年第12期29-30,共2页张民国 冯元钊 
中国古代的均田制始于北魏,历经近三百年(485-780年),是中国古代自秦废井田制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变革。均田制的首要目的是要达到耕地与人口的合理配置,避免留下大片荒田,实现所谓的“力业相称”。至唐朝中叶,由于长期实...
关键词:均田制 土地制度变革 中国古代 人地比例 人口迁移 土地私有制 合理配置 实施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