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民间外交

作品数:23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玉贵陈国文曾妍解晓燕张新平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下半月)》《党史文汇》《对外传播》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档案视角下的镇江抢救日本游客事件及意义
《档案与建设》2023年第1期95-97,共3页王素君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954—1966年中国国际旅游事业研究——以国旅南京分社为中心的考察”(项目编号:19YJC770047)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理工学院中吴青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1965年镇江的日本旅行者中井金兵卫抢救事件是中日民间外交的一次偶然事件,反映了中国积极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展中日民间贸易、发展国际旅游事业的友好愿望。这一事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增进中日友谊,成为当时处理...
关键词:中国国际旅行社 镇江专区医院 中井金兵卫 中日民间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日民间外交发展研究
《时代人物》2019年第18期44-45,共2页张铁岩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民间外交与世界外交领域获得了辉煌成就,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民间外交方面,我国政府积极发挥民间外交优良传统,特别强调民间外交的重要性,中日两国民间交往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两国...
关键词:民间外交 民间交往 两国关系 外交领域 民间交流 中日关系 指导方针 祖国和平统一 
廖承志对日民间外交当代思考
《长江丛刊》2017年第24期144-144,共1页贾紫微 
廖承志同志是我国与日本建交中贡献最大的中共党员。在1952年,廖承志同志在周恩来主席的授意下,开始着手与日本的建交工作。当时正处于中日两国互不往来的尴尬形式,廖承志同志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政策,为两国之间的建交...
关键词:廖承志 中日民间外交 当代思考 
二战后初期的中日民间外交述略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1期66-67,共2页余丽丽 
战后冷战体制下中日陷入无邦交的僵局,中国政府推行"人民外交"政策。同时,日本民间组织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中日友好活动,包括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交流推动了中日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关键词:二战后初期 民间交流 中日关系 
浅析中日民间外交的发展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X期225-225,共1页万丽娜 曾妍 
中日民间外交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厚度,彼此广泛、深入的民间交流必定对更深层的中日关系带来更大的发展,必然成为促进彼此经济、文化发展的"润滑剂"。在未来,中日交流将持续发展,两国地方之间、媒体之间、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将会更加频...
关键词:民间外交 交流 持续发展 频繁 密切 
廖承志在中日民间外交向半官半民外交转变中的作用述论被引量:1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3年第10期43-47,共5页邓卫红 陈国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项目:"民间外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中日关系为例"(批准号:13BGJ032)
廖承志在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是一位起过特殊作用的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日本吉田政府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孤立、封锁和遏制的政策,中日两国之间处于隔绝状态。为了恢复、改善和发展中日友好事业,廖承志运用"两个区别"的...
关键词:廖承志 “两个区别” 民间外交 半官半民外交 
中日民间外交特殊性研究——从池田大作现象到日本人在西南苗疆寻根考察被引量:3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8-126,共9页姚胜旬 
众所周知,自从日本小泉纯一郎内阁连年参拜靖国神社以来,加上钓鱼岛事件的不断激化和东海油田问题的持续对峙等原因,使得中日两国国民之间互不信任情绪的记录持高不下,使得两国政府外交关系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然而,这些正在发生的...
关键词:民间外交 交流模式 草根文化 池田大作 鸟居龙藏 
浅谈影响中日民间外交的因素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4X期201-201,共1页刘钟鸣 曾妍 
长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长春市中日民间外交研究(1972-2012)
在中日两国发展关系史上,民间外交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中日民间外交在中日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影响中日民间外交的因素有哪些,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日外交 民间外交 影响因素 
“不惑之年”中日民间外交再认识
《对外传播》2012年第9期14-15,共2页王众一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届40年。进入不惑之年可以思考的问题很多。
关键词:民间外交 中日邦交正常化 再认 
浅析上世纪中期的中日民间外交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20期350-350,共1页丁润芳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特殊的背景下,民间外交开启了中日交往的大门,对中日两国关系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今天的中日关系虽有波折,但比较战后的中日关系,形势已大为好转,民间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仍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五六十年代 中日关系 民间外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