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初期

作品数:62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学民叶晓东魏长洪陈香苓张在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信仰的信用、肉体的思想与积极的末日观——对“二战”后初期荒正人主体性论、世代论的一种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王升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战后日本文学界的战争责任论争及其思想史位相”(18AWW003)。
荒正人作为“二战”后日本文学界诸多论争的实际策划者和推动者,战后初期在其主导的《近代文学》等阵地上发起了“政治与文学”论争。他超越左右阵营,以“三十岁一代”的代言者姿态,对文坛前辈们发起整体性的批判。他强调应通过“肉体...
关键词:荒正人 主体性论 世代论 战争体验 战争责任 
冰心旅日时期散文研究——“二战”后初期的中日言说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13-20,共8页庄颖 
冰心是“二战”结束后首位到达日本的中国著名女作家,在长达五年的旅日生活中细致观察日本社会现状,积极展开文化视域下的中日言说:展现战争带给中日人民的深重灾难,暴露日本女性问题,介绍中国文学,介绍日本情况,探讨中日和平等。在此,...
关键词:散文研究 中日言说 冰心 旅日时期 
二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共政策的缘起与形成被引量: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2-27,共16页郝江东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东北抗联后期历史档案整理与研究(1938—1945)”(20CDJ017)的阶段性成果。
1945年,斯大林通过与美国“大国合作”构建了远东雅尔塔体系,并通过与国民党政府结盟,为整个体系的稳定提供了法理依据。这一时期,斯大林并未考虑中共的利益以及未来援助中国革命的问题。1946年下半年,国际与中国形势的变化促使斯大林...
关键词:国共内战 斯大林 远东雅尔塔体系 东北革命根据地 
二战后初期美英在全球军事基地问题上的分歧与协调被引量:1
《军事历史研究》2021年第2期107-118,共12页张愿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苏联海上崛起后美国对苏周边海域的遏制战略及其启示研究”(19BGJ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美国国际托管制度演变与战后世界领土处置失序的关系研究”(18YJC770043)。
从1945年底起,美国为实现其战后海外军事基地布局方案,与英国就海外军事基地问题进行了密集的磋商、谈判。在西南太平洋,美英交涉因主权争端、地区防务机制等问题遭遇挫折,但双方并不排斥彼此的军事存在,从而为未来合作埋下伏笔;在大西...
关键词:美国 英国 军事基地 美英特殊关系 二战后 
从“无赖派”作家看二战后初期日本“耻感文化”的变异
《社会科学前沿》2020年第6期920-924,共5页白爽 
1944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政府之托研究日本民族,于1946年写成《菊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一书,对日本人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进行了深刻分析。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场结束战争...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 初期 日本 文化意识 变异 
赫鲁晓夫的疯狂“玉米运动”
《文史博览》2019年第7期62-62,共1页梁水源 
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上台之初,苏联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波兰在英、法的怂恿下不断挑衅,日本对苏联的远东地区虎视眈眈。因此,斯大林提出了全面发展重工业的方案,意在迅速提高苏联的国防实力,而与人民生活息息...
关键词:赫鲁晓夫 运动 玉米 疯狂 国民经济发展 农业问题 最高领导人 二战后初期 
中国军队入越接收对二战后初期越南北方政局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3期17-25,共9页孟端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入越接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XZS017)的阶段性成果
1945年9月2日二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受命赴越南接受侵越日军投降,及时接收并遣返了约3万日军,消弭了危及当时越南北方政局稳定的主要军事力量,从而奠定了二战后初期越南北方政局稳定的基础;接收期间,中国军队在法国殖民主义与越南民族独...
关键词:中国军队 入越接收 越北政局 
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探析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年第4期85-95,共11页郝江东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15@ZH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马歇尔调处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研究”(2017M620139)
通过1945年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确立了苏联对华政策。他既没有重视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国的作用,也没有认真关注战后初期远东地区与中国国内出现的新形势,而是采取了同美国协调支配远东国际...
关键词:二战后初期 斯大林 对华政策 中苏关系 
毛泽东与斯大林从角力到合力
《领导文萃》2017年第15期81-85,共5页郝江东 
1945年.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的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获得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此后.中国问题在莫斯科外交决策议程中的紧要...
关键词:斯大林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毛泽东 合力 中国问题 雅尔塔会议 二战后初期 1948年 
张莘夫事件与二战后初期的中苏国共关系被引量:1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6年第1期-,共18页肖瑜 李应华 
1946年1月16日,国民政府东北工矿接收特派员张莘夫及随从搭乘火车返回沈阳途中,在抚顺附近的李石寨车站遇害.国民党报纸以此事发生在苏占区为由大做文章,对苏联和中共口诛笔伐.中共则以报刊媒体为工具针锋相对地揭露了国民党报纸煽动群...
关键词:张莘夫事件 中苏关系 国共关系 冷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