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声区

作品数:291被引量:20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金泉傅桂华石惟正张莉韩再恩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艺术探索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歌唱的乐感被引量:1
《艺术探索》1998年第S1期126-132,共7页徐寒梅 
关键词:歌唱者 歌唱家 二度创作 歌唱艺术 泛音 声乐作品 中声区 歌曲 普通话 十六分音符 
少数民族学生男高音教学初探
《艺术探索》1998年第S1期161-165,共5页韦桂林 
关键词:男高音 少数民族学生 声乐教学 基础音乐教育 中声区 艺术院校 合唱训练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修养 换声 
咽音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和功效
《艺术探索》1994年第1期99-101,共3页刘桂荣 
咽音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和功效刘桂荣所胃咽音,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方法.它通过喉器机能的训练。使会厌回转与喉口咽壁形成倒漏斗式的基音管(即发音管),在这种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即所谓咽音。由于喉部共鸣腔体的扩大,故而发出的声音音...
关键词:共鸣腔体 发声方法 咽壁 歌唱技巧 练声 头声 声乐表演 发声训练 域宽 中声区 
浅论歌唱发声的共鸣被引量:1
《艺术探索》1993年第1期87-95,98,共10页刘中连 
什么叫共鸣?现设想有甲乙两音叉,它们振动的频率都是440次,当敲响甲叉发出国际标准音后,将它尽可能地靠近(但不能接触)乙音叉(它没有经过敲击),过一会儿拿开甲音叉,这时把乙音叉放在耳边听,发现它也发出国际标准音A,我们说这就是乙音叉...
关键词:歌唱发声 共鸣腔体 歌唱共鸣 换声点 头腔共鸣 头声 高声区 音色变化 共鸣器官 中声区 
取得美好声音之我见
《艺术探索》1992年第1期81-85,共5页翁思杰 
要想在声乐艺术上取得成就,其先决条件是要取得美好的声音。因而许多有志者为了得到自己最美好的声音,都不遗余力地苦苦追求和探索,为寻找打开美妙声音之门的金钥匙而付出艰辛的劳动。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才有可能挖掘自己...
关键词:歌唱发声 声乐艺术 起音 发声器官 歌唱器官 共鸣器官 头腔共鸣 有志者 高声区 中声区 
男声假声功能的训练问题被引量:3
《艺术探索》1991年第1期71-74,共4页巫发志 
近代对男声的训练,普遍采用结合假声的训练方法,从而更广泛地开辟了男声技术发展的新领域,使男声的训练更具成功的把握。尤其是对高音区的高难技巧的训练,确实具有特殊的训练功效。本文拟就男声发展运用假声中的一些问题,试作粗浅论述...
关键词:高音区 头腔共鸣 半声 气息支持 批评指正 鼻腔共鸣 发声方法 换声点 歌唱技术 中声区 
女中音的识别与训练
《艺术探索》1990年第2期53-54,共2页蔡秀英 
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女中音声部?它的一般特点是:①女中音歌唱者的发音器官在生理构造上,常具备较厚、较长的声带,咽、喉、胸等各个腔体有较大的空间。训练后可具有较宽阔的音域,音质和音色坚实浑厚、深沉饱满,且轻柔优美,明亮悦耳;②女中...
关键词:生理构造 发音器 头腔共鸣 声音训练 换声点 高声区 呼吸状态 起音 中声区 演唱效果 
发声训练中有关喉头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艺术探索》1988年第1期77-79,共3页甘宗容 
喉头是发声的重要器官,在声乐训练中,常听到教师提到一些有关喉头的“行话”,诸如“喉头放松”,“喉头稳定”、“喉头位置“’、“打开侯咙”、“关闭唱法”等等,它们的概念和实践活动是什么呢?现在分别谈谈:
关键词:发声训练 关闭唱法 声乐训练 高声区 中声区 换声点 花腔女高音 声乐教学实践 发声方法 咽腔 
声乐教学札记
《艺术探索》1987年第1期77-79,共3页甘宗容 
一、声乐艺术的一些特征歌唱艺术的特点是用人声作为材料或手段来表现我们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近代分工,它是作为作曲创造,歌唱创造两个层次来实现的,前者是作曲家的任务,后者是歌唱家的任务。因此,作曲家与歌唱家必须...
关键词:声乐艺术 演唱效果 中声区 发声器官 声音技巧 声乐训练 换声点 歌唱技巧 字腹 铜管乐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