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

作品数:23424被引量:31276H指数:4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苗明三白明邓晓芒张法何清湖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8世纪中西旗帜文化中的视觉叙事与国家形象构建
《美术研究》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王东琳 刘波 
本文以旗帜符号为切入点,对比近代清朝与英国如何通过旗帜文化的图像编码构建帝国权力叙事。研究聚焦清代《万国来朝图》与英国万国博览会两大案例,揭示不同文明体系的视觉政治逻辑:清廷通过礼制符号,将异域诸邦纳入“天朝”象征体系;...
关键词:旗帜文化 视觉叙事 国家形象 文化转译 跨文化研究 
餐桌上的文化密码:中西饮食差异的剖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7期223-225,共3页李谦益 
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日益频繁。探索二者区别成为跨文化交际视角之下不可规避的“热点”。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的认识,以中西饮食文化的历史背景、食材选...
关键词:饮食文化 差异 中西文化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
《美化生活》2025年第9期0088-0090,共3页何小妮 余京桦 
基于双面印刷与酸化的纸质文献修复技术研究
《图书馆学刊》2025年第3期49-52,共4页彭道友 
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西报》保护性修复为例,从《中西报》的破损现状、修复方案、修复效果等方面探讨双面印刷纸张的保护性修复技术与实现方式,通过实例分析修复技术的优点、缺点和难点。同时,在实践中对透明胶带的揭除进行了尝...
关键词:双面印刷 酸化 《中西报》 修复技术 
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教材现状调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5年第5期179-183,共5页戴娇娇 陈洁瑜 肖炜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No.2019-XY-045】。
目的分析我国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教材建设的现状及不足,为新教材编写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就目前教材的编写模式、内容比例,教材思想水平、实用性、科学水平以及系列教材的课程需求、实用性、时代性、认知规律符合度等,对6903名中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教材 评价体系 
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探析
《山西教育(教学版)》2025年第3期73-74,共2页奚颖颖 
具有中国文化思想与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即为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素养,使学生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看...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实践探析 传统文化特色 家国情怀 中国文化思想 中西方文化 知识学习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 
机能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中西医临床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反馈
《科学咨询》2025年第6期239-242,共4页雷娜 沈月 黄金清 高淑彤 李刚 解宇环 
云南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No.ZD220202)。
探索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新方法。从课程开设目的、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展开探讨。结果证明,设计性实验可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完成实验...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 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践教学 
中西比较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论析
《南方论刊》2025年第3期43-45,共3页吴红云 
江苏省2024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中思政课培育学生道路自信研究”(SJCX24_149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构建及当代启示研究”(20BDJ024)。
中西比较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立足比较视角,中西方现代化在政党力量、运行动力、生态图景等方面产生巨大分野,西方现代化面临多重发展困境,选举型政党恶意党争裹挟民意,资本驱动下的极限增长遭遇发展性危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
关键词:道路自信 中西比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西方现代化道路 
诗词传情颂家国——读《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
《山西老年》2025年第2期55-56,共2页刘昌宇 
叶嘉莹,一位学贯中西的诗词大家,在其跨越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诠释着古典诗词,向世界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她的一生,令人敬仰,让人怀念。然而,在这个静谧的冬日,这位诗词界的璀璨明星,却悄然陨落,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叶嘉莹 古典诗词 生命旅程 诗词界 传情 学贯中西 矢志不渝 
古今中西之争视域下“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肖弘祥 欧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原则和路径方法研究”(23ZDA004)。
古今中西之争的范式伴随着中国近代史而形成,破解古今中西文化之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在古今中西文化之争视域下坚持“第二个结合”,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之争 价值意蕴 现实启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