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

作品数:141被引量:1024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冰匡海学李学林常惟智刘树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先林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中药鉴定经验撷要
《江苏中医药》2025年第3期22-24,共3页黄亚威 黄然 庞会明 赵林钢 张先林(指导) 
江苏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苏中医科教[2024]4号);江苏省中药骨干人才高级研修项目(苏中医科教[2022]17号);南京市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宁卫办中医[2024]1号)。
中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最重要一环,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江苏省首批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专家张先林主任中药师在中药鉴定方面见解独到,他强调中药鉴定要追本溯源,掌握中药形、色、味与药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性状了解中药药性,从而保证药...
关键词:中药鉴定 辨状论质 药性理论 老药工 经验 
基于蛋白质组学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草药》2024年第16期5669-5677,共9页尹建宇 张丽敏 张淼 隋方宇 关子赫 代巧妹 旺建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7387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别资助项目(2015T8037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39号);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关注细胞动态变化和整体联系的现代科学,通过对特定蛋白质组进行大规模全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系统的内在机制。这种重视联系、动态和整体的研究思路与中药药性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内涵高度相符。因此,在中药药...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 归经 毒性 配伍 
服用中成药需辨别寒热虚实
《家庭科学》2023年第8期42-42,共1页郝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使是同一种疾病,患病的个体不同,所使用的药物也会不尽相同。不考察病情的寒热虚实,盲目从众服用某些中成药是不正确的做法。分清中药性味是前提。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基础内容之一,一般指的是不同中草药的性...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五味 中药性味 寒热虚实 温中 温热药 助阳 寒证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思考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年第13期10-15,共6页何丹丹 黄国维 何海秋 罗良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3400)。
方剂的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关键,通过各类精妙配伍,可使不同药味融汇一方而发挥协同效应。其中,相反相成配伍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应用对立统一规律,将性效“相反”的药物进行“相成”配伍,共奏各取所长、纠偏防过、去性存用之功...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 相反相成 配伍 
从脂质代谢途径探讨中药雷公藤“物-效/毒-靶”关联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中国药物警戒》2023年第5期489-495,共7页丁子禾 张彦琼 林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380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21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4526)。
目的从机体脂质代谢角度出发,分析归纳中药雷公藤效/毒相关物质基础的作用途径,探讨其“物-效/毒-靶”关联性,以寻找雷公藤药效和毒性成分的创新研究方法与视角。方法收集并梳理近年来雷公藤制剂及其活性物质在脂质代谢调控方面的相关文...
关键词:雷公藤 脂质代谢 “物-效/毒-靶”关联 脂肪酸代谢 磷脂类代谢 固醇类代谢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毒性预测研究进展与思考被引量:6
《中国药物警戒》2023年第4期473-479,共7页沈磐 孙德志 周维 高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92910、82192911)。
目的了解中药毒性预测研究现状,为全面深入认识中药毒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阅读,对近年来有关中药毒性预测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根据不同的预测理念,中药毒性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基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关键词:中药毒性预测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网络毒理学 中药药性理论 
《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蕴含的中药药性理论新内容探析被引量:17
《医药导报》2023年第4期479-483,共5页金锐 李凡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I2021A03805)。
“汤液经法图”是商·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关键原理图,因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转引而传承下来,被学术界称为揭开经方配伍之谜的钥匙。“汤液经法图”描绘了一幅以五脏虚实辨证和五味补泻治疗为基础的辨证论治理论,其中...
关键词:汤液经法图 五味 中药药性 五行 辅行诀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临床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团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团队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临床中药学(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团队有60多年的学术积淀。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学科点,成为迄今国内唯一一个中药药性理论领域培育的重点学科。学科聚焦于中药...
关键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 中药药性理论 临床中药学 中医药文献 本草文献 抗风湿 中药配伍 
胃肠苦味受体与胃肠动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132-136,共5页王曼莉 孙志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4312)。
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TAS2R)是一类能够感受苦味觉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口腔、肠道、气道、尿道、血管平滑肌、神经系统、甲状腺等多处表达。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胃肠道TAS2Rs与胃肠平滑肌收缩、胃肠激素之间的...
关键词:苦味受体 胃肠动力 胃肠激素 苦味中药 中药药性理论 
归肺经中药升降浮沉药性辨识方法的构建与转化
《中国科技成果》2021年第24期63-63,共1页 翟华强 欧敏 史楠楠 王燕平 闫赋琴 张硕峰 邓德强 李丝雨 
升降浮沉药性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之一,揭示其科学内涵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团队以"原创、辨识、转化"为研究理念,多层次、多指标地应用现代科学语言对归肺经中药降浮沉药性进...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 中医临床用药 升降浮沉 归肺经 项目团队 药性 辨识方法 研究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