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

作品数:302被引量:24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林苇李春燕王占洲陈兴良王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人民检察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骗取贷款案件实质性审查路径
《人民检察》2024年第21期61-62,共2页彭广峰 唐承佑 刘振国 
司法实践中存在行为人实施了骗取贷款行为,但因证据不足无法确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的案件,若对此类案件盲目认定构成贷款诈骗罪显然不妥。鉴于此,刑法修正案(六)增设了骗取贷款罪。在办理贷款类犯罪案件过程中易形成“...
关键词:骗取贷款罪 贷款诈骗罪 审查判断 犯罪构成 非法占有目的 证据不足 实质性审查 刑法修正案(六) 
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应以自然人犯罪认定被引量:1
《人民检察》2015年第8期80-80,共1页王次富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为自然人,这在刑法理论上基本不存在争议。然而,现实社会经济活动中,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贷款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关于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犯罪主体认定上...
关键词:单位贷款诈骗行为 犯罪认定 自然人 社会经济活动 刑法理论 贷款诈骗罪 犯罪主体 主体认定 
《刑法修正案(六)》的理解与适用(下)被引量:57
《人民检察》2006年第08S期22-28,共7页黄太云 
九、将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行为增加规定为犯罪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了贷款诈骗罪,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银行等...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 金融机构贷款 贷款诈骗罪 “非法占有” 人民银行 适用 欺骗手段 行为人 票据承兑 刑事责任 
贷款诈骗罪应增设单位主体
《人民检察》2006年第07S期60-60,共1页刘晓倩 
当前,刑法修正案(六)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些专家就进一步完善草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在草案中应当加入这样一个条款:单位诈骗贷款,构成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关键词:贷款诈骗罪 单位主体 刑法 中国 
如何正确认定贷款诈骗罪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05年第02X期29-33,共5页张建升 白建军 倪泽仁 张凤艳 尹铮 
案情简介 1997年1月,张某以某经济咨询公司的名义,购买信用社的一栋五层综合楼,价款为人民币360万元,并办理了房产过户登记手续.张某用上述房产作抵押,以某经济咨询公司付租船费为理由,从中国农业银行某办事处贷款人民币150万元,贷款期...
关键词:贷款诈骗罪 认定 非法占有 财产犯罪 金融诈骗罪 司法实践 金融犯罪 确认 实务 金融业务 
单位贷款诈骗的立法疏漏及完善被引量:3
《人民检察》2003年第4期47-49,共3页王为明 
在司法实践中,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在数额、造成的损失及对金融秩序和国家贷款管理制度的危害远远大于自然人贷款诈骗行为,但我国刑法并未将其规定为犯罪,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当前对此行为无法进行刑事制裁。建议尽快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补充...
关键词:单位贷款诈骗行为 立法缺陷 立法完善 刑法 贷款诈骗罪 法律适用 法条竞合 犯罪主体 
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01年第4期12-14,共3页线杰 
修订刑法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从刑法的执行及此类案件发生的情况看,贷款诈骗罪规定有两点须从立法上完善。一是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所以应将单位规定为该罪主体。二是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贷款诈骗罪须以"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关键词:犯罪 贷款诈骗 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