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化

作品数:120被引量:1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章辉张建云汪济生陈望衡阎国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论徐志摩散文中的美感特质
《特区教育》2025年第4期10-12,共3页陈仲华 
作家的个性与其生活环境有很深的渊源,而个性与作家作品的风格息息相关。赋予大自然以灵性,追求性灵的自由发展始终被作为徐志摩观察和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徐志摩一生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作品涉及...
关键词:自然拟人化 人拟物化 徐志摩散文美感 
文化:人化自然的规定性
《文山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王光斌 
大自然是人类存在的物理空间,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思索和明确的问题。思考和实践的结果确定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形成何种关系,本质上是人对人所观照到的大自然的规定性,即人在认识自然的基础...
关键词:人化自然 自然人化 规定性 生态文化 
流化与新证:中国美学语境中“自然美”话语嬗变历程被引量: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张光琳 徐向阳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生态美学视域下陕西文学批评研究”(2019J031);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生态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陕RWXYCX2203)。
自然美作为美学上的难题,一直在不断地被阐释与定义,将其放在中国美学语境中进行历时性的梳理,总结自然美的内涵义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美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其显隐程度在各个时期存...
关键词:自然美 自然人化 恰当自然审美 生态美学 
高尔泰与李泽厚“自然的人化”美学思想比较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年第1期7-9,共3页林炜悦 
高尔泰和李泽厚都阐释“自然人化”美学理论,两者都继承了马克思“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但在此基础上高尔泰强调了人主观感受对于事物美的判断和体验,表明人的感觉、个体对美的创造力不可忽视,而李泽厚认为并非个体性情感体验...
关键词:李泽厚 高尔泰 自然人化 感性动力 人类历史总体论 
人性、道德与“至善”——李泽厚“共同人性”论述评被引量:1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149-156,共8页陆宽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伦理视域下中西政治文明比较研究”(17JJD72000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方法论研究”(SM202110009001);北方工业大学毓优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人性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基础论域。李泽厚从历史视角出发把人性理解为“内在自然人化”中的“软件”,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人性作意志、观念与情感三分,从人类总体视角对“至善”加以创造性诠释,并使之成为人性的最高范导原理,从而建立...
关键词:李泽厚 “共同人性” 道德 “至善” “自然人化” “人自然化” 
马克思自然观视阈下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关系研究
《哲学进展》2022年第6期2086-2089,共4页高飘 
马克思自然观是在扬弃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和费尔巴哈直观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形成的,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性,本文在分析马克思自然观形成的基础上,从自然视角、实践视角以及社会历史的视角深入分析自然人化和...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 自然人化 人化自然 
《他们为祖国而战》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探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82-86,共5页刘新玉 
肖洛霍夫于《他们为祖国而战》中描述了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溃败后退至顿河草原的故事。作品以顿河草原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写出了普通士兵在战争过程中仍然追求幸福的人道主义精神。该书中战争场面的描写,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
关键词:《他们为祖国而战》 自然环境 自然人化 家国关怀 人道主义 
马克思自然观下探析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关系被引量:1
《品位·经典》2021年第14期22-24,114,共4页柯维中 张亚倩 
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论揭示出人的本质,展示出人特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动作用,表明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自然界的人化”或“人化自然”是马克思建立在自然观基础上,从自然视角、实践视角和社会历...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 人化自然 内在统一 
马克思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观及现实意义探析
《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8期7-8,共2页赵春祥 刘俊男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恒定不变的主题。本文从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入手,通过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来分析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观,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发展...
关键词:自然人化 人化自然 和谐 意义 
从“自然”到“新自然”--马克思主义自然美理论的新媒介延伸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2-8,121,共8页陈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艺审美共同体研究”(18ZDA2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18ZDA2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网络文艺发展研究”(16AA002)。
建立在"自然人化"基础上的"自然"和自然美理论不仅确立了实践在美学基本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而且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发现"自然"的人文含义,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代新媒介引发了人类文化形...
关键词:自然人化 自然 新媒介 “新自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