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小说

作品数:44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胜刚黄灯杨胜刚高山于淑卿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粤海风》《社会科学辑刊》《中国校外教育》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中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1930年代左翼小说“速写化”的叙事特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陈玲 
1930年代时代变化、报刊媒体、左翼文艺主张的要求均催生着小说新形式的生长。彼时“应时出产”的“速写”内蕴着新闻速写简笔勾勒、现实敏感性等优长,加之其依凭美术的形象性偏重,链接着与现实主义小说叙事的相似性,催化着小说形式实...
关键词:速写 速写化小说 左翼文学 1930年代小说 
浅谈萧红与左翼小说之关系
《汉字文化》2020年第S01期71-72,共2页刘中慧 
萧红的小说与左翼小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总体呈现为一种“在而不属于”“和而不同”的状态。这种关系在萧红作品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某些作品主题虽与左翼小说保持一致,但作家侧重点在于探索个人的精神世界;二、作品的题材选取更为...
关键词:萧红 左翼小说 在而不属于 和而不同 
左翼小说在延安解放区的转型(1937—1945)
《戏剧之家》2018年第16期233-233,共1页孙乘风 
本文聚焦于1937——1945年间延安解放区左翼小说书写历史,从小说文本范式在1942年间巨大变化,探析左翼小说在进入解放区后转型。勾画历史形迹,呈现文学内外因果关系,分析此左翼小说转型在文学史上生发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左翼小说 延安解放区文学 转型 
左翼小说: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体的扬弃与建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7-11,共5页高山 
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项目"左翼文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项目编号:2012SJB750005)
与同时代的新感觉派和京派小说相比,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整体上审美水准有所欠缺,但是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塑造了最符合当时社会现实需要的阶级主体,在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和先进性方面要远超过前两者。这种主体创造的过程是双重而且...
关键词:左翼小说 文学想象 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体 扬弃 
难以平衡的主义和现实--沙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策略的建构与解构
《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4期77-84,共8页马学永 
一沙汀左翼时期的小说创作有着明确的叙事策略: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两者之间的对立导致从被压迫到反抗;为了体现这种革命性的合理和可能,沙汀往往设置两种相互对立的存在;在其革命叙事意图的支配下赋予其现实以强烈的时间性,即从此到彼的...
关键词:沙汀 革命叙事 左翼小说 小说题材 早期小说 革命意识 现代文学 思想倾向 已知事物 叙事特征 
自我泯灭与自我救赎——对30年代左翼小说的革命心理学解读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杨胜刚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左翼文学(编号:11YJA751085)
30年代左翼小说的很多作品,集中表现了青年知识者为革命不惜抛弃爱情、亲情和牺牲自我生命的倾向,表现出一种为革命而自我泯灭的冲动,弥漫着一股狂热,这是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青春的焦灼、迷惘及人生的挫败感中,想从革命这一宏大的事业...
关键词:30年代 左翼小说 自我救赎 
底层叙事与民族认同:1930-1937年间的左翼小说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13,共13页陈红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编号:10CZW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发难与演进"(编号:09YJC751035);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编号:2013WYXM0106);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主体体验与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粤财教〔2013〕246号)
与晚清以来的革命小说相比,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在思想主题、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叙述视角与情节建构等方面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突破了以往革命小说主要叙写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理路,注重书写底层民众阶级意识的觉醒;用深沉的反帝爱国思...
关键词:左翼小说 阶级意识 题材探索 叙事模式 民族认同 
从价值叙事看解放区小说和左翼小说之差异
《城市学刊》2015年第3期103-107,共5页刘郁琪 刘晰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4B069);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0YBA099)
同属革命文学范畴的解放区小说和左翼小说,在价值叙事上有着诸多差异。它们均以人性/阶级性作为基本的价值轴线,但围绕此轴线的价值场域布控和价值意向呈示,却呈现出很大不同。这些不同既表现为价值轴线的多元与单一,也表现为价值态度...
关键词:解放区小说 左翼小说 价值叙事 人性 阶级性 
格非《人面桃花》对乌托邦精神的追寻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吕国敏 
本文通过探讨《人面桃花》中的乌托邦精神叙述,展现了格非对乌托邦精神的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独特追求,同时也表现了格非对乌托邦的客观复杂的态度。德国学者保罗·蒂里希认为,乌托邦存在着向前看和向后看两个基本的方向,"乌托邦...
关键词:格非 人面桃花 反乌托邦小说 历史继承性 先锋小说 蒂里希 小说叙事 中国小说 向前看 左翼小说 
左翼小说知识分子“革命与爱情”叙事范式流变论——基于共性视角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10期156-157,共2页吴国如 
2012年江西省社科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时代镜像中作家的身份诉求与创作表达》(编号:12WX1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考试与文学生态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1927年蒋光慈中篇小说《野祭》的出版,标志着早在革命文学时期左翼文学就已开始以革命的名义书写知识分子的爱情,影响所及,许多左翼作家创作了大量类似作品,并在1927—1930年间形成一股“革命+爱情”的罗曼蒂克小说创作风潮。应该...
关键词:左翼小说 知识分子 革命 叙事范式 爱情 流变论 1927年 中篇小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