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

作品数:216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裕锴李小荣吴春燕王蒙傅璇琮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代禅林诗学论纲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张勇 张公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历代释家文论文献集成与综合研究”(22AZW011)。
禅林诗学系指出家僧众的诗歌理论与批评。宋代,随着士林诗话与禅林“文字禅”的盛行,禅师们在积极从事诗歌创作的同时,又以空前热情从事理论探讨与批评,从而促进了禅林诗学的繁荣。宋代禅林诗学文献资料十分丰富,存在形态多种多样,不但...
关键词:禅林诗学 佛学化 儒学化 
西北第一禅林卧龙寺
《法治与社会》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李想 刘二军 
卧龙寺位于古城西安文昌门以里、柏树林街以东,是一座历史悠久、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的禅宗寺院,也是一座以临济宗、沩仰宗为法脉的修行道场。1957年7月卧龙寺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
关键词:禅宗寺院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临济宗 佛教文化 沩仰宗 寺观教堂 唐贞观 卧龙寺 
道家思想对日本中世禅林题画诗创作的影响研究
《文教资料》2024年第22期26-29,共4页薛雅惠 
至14世纪日本中世,随着中日两国禅林频繁交流,“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也被日本禅林广泛接受。通晓翰墨丹青的五山禅僧们本着“于道不为无助,虽读外书亦可也”的态度三家兼修。禅林题画诗作为日本中世“五山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其所...
关键词:道家思想 中世禅林 题画诗 域外汉文学 
引词证禅:宋代文人词的禅林传播与接受
《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94-101,共8页侯本塔 纪德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禅林唐诗学文献整理及研究”(项目编号:22YJCZH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临济宗风与宋代诗歌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FZWB035)的阶段性成果。
宋代文人词在禅林中的传播与接受,是宋词与佛禅关系研究的独特视角。具体而言,佛教僧人融摄宋词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语汇的吸收、成句的运用和全篇的演绎。这种“引词证禅”现象的产生,既有“文字禅”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僧人熟悉宋词的现...
关键词:宋代文人词 引词证禅 文字禅 禅宗词学 柳永 
北京安乐禅林建筑初探
《古建园林技术》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王啸宇 肖东 
安乐禅林是北京南城一处疑似始建于明代的佛教寺院,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两进、6栋文物建筑。安乐禅林虽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基本未被开展古建筑调研,没有专题研究成果。本文是在对其现状实测、文献查阅、碑文读释等基础上,挖掘安乐禅...
关键词:安乐禅林 建筑布局 营造技艺 碑刻 陈设 
珍贵的禅宗史书——读武汉大学吕有祥教授点校的《僧宝正续传》《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第7期136-137,140,共3页刘晓 
《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前后近600年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承续了《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
关键词:《僧宝正续传》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 禅师 灯录 史料价值 
忠义菩提心:禅净合一与禅林和陶《辞》的流变--兼论和陶《辞》的道化
《中国韵文学刊》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王廷法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亚汉文化圈视域中的江西寿昌禅系研究”(22ZJ03)。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得益于苏门和陶《辞》,逐渐经典化,为禅林所接受。禅林和陶《辞》的演化伴随着禅净合流、三教融合,尤其是易代之际禅林受陶作影响生成了“忠义菩提”之辞,“和陶《辞》”体现了“以忠孝作佛事”的佛门节义观,展...
关键词:和陶《辞》 禅净融合 忠义菩提 
论王维诗歌在禅林中的传播与接受——兼及“禅林唐诗学”的史料范围被引量: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44-50,共7页侯本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禅林唐诗学文献整理及研究(ZZYJCZH052)。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
关键词:王维 诗歌接受 禅林唐诗学 引诗证禅 唐诗传播 
骈文视域下日本五山禅林《疏》的中国古典受容——绝海中津《蕉坚稿·疏》论考(一)
《骈文研究》2022年第1期68-79,共12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诗史(多卷本)”(批准号:19ZDA295)的阶段性成果
骈文,亦称骈俪文,作为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定型于南朝梁。全篇以俪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和声律铿锵。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亦称“四六文”。自唐代起公文亦为骈文,此风气后传至禅林社会,并传至日本五山禅林社会。本系列在这样的骈文...
关键词:五山文学 绝海中津 蕉坚稿 骈文  
南宋臨濟僧介石智朋禪師行歷考述
《佛教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288-307,414,420,421,共23页李雨蘭 
南宋臨濟僧介石智朋爲大慧系僧人,浙翁如琰弟子,長期弘法於江浙一帶。智朋與孤峰德秀的法嗣雙林介應爲同一人,歷代燈録皆誤作二人。智朋曾於蔣山、天童、徑山三處七參浙翁,紹定二年出世弘法,歷住八所寺院,景定三年,於杭州净慈寺入寂。...
关键词:介石智朋 雙林介 臨濟宗 江南禅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