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作品数:2303被引量:2583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道远李国山韩林合江怡樊岳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上与日常语言哲学相通——介于伽达默尔与维特根斯坦之间被引量:7
《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7期24-37,281,共15页张能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X079)。
科学实证主义与欧洲大陆人本主义在哲学主题和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大哲学派系,而作为两大哲学派系代表性人物的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思想之间,却产生了值得重视的"汇通"或"聚合"现象。在语言哲学转向大背景中,语言意义理解和分析构成...
关键词:伽达默尔 维特根斯坦 语言意义 思想聚合 实践哲学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常识心理学的态度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11期42-49,共8页江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ZX002)
维特根斯坦后期留下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哲学的论述,表达了对心理学哲学重要概念和问题的基本看法,对心理学哲学和常识心理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维特根斯坦对当代心理学的基本立场是否定性的,他对心理学哲学的定义和理解恰好是反对当代心...
关键词:心理学 常识心理学 心理学哲学 后期维特根斯坦 当代哲学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的三重语境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11期50-56,共7页张学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ZXZ011)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经历了从语言哲学到心理学哲学再到知识基础研究的语境变迁,形成三种内涵有别且作用不同的概念。对语言意义的考察转变为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使用的探究,使语言哲学发生划时代的转型;通过建构以"理解"...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理解”概念 语境变迁 心理学哲学 知识论新模式 
不可能世界与可能对象——《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能性概念
《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3期26-33,共8页李大强 徐汉南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39)
"可能性"是《逻辑哲学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词在文本中的用法可以归纳为6类,并且都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表述。《逻辑哲学论》诠释专家就如何理解可能性概念存在广泛分歧,关于"不可能世界"的分歧显示了逻辑空间概念引发的种种误解,关于...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世界 对象 可能性 
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学——基于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的比较视角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25-27,共3页李包庚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HQ31);宁波大学学科项目(XKW11016)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从思辨路向转轨到语言分析路向,深度解构了传统西方哲学,实现了"哲学的革命";马克思把哲学从思想世界降临到现实世界,颠覆并全面超越了传统哲学,并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现实解放紧密结合,成功实现了"哲学的革命"与"革命的哲...
关键词:马克思 维特根斯坦 哲学革命 
上帝与勺子——《逻辑哲学论》中的指称关系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5期18-22,共5页李大强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关于指称的论述令人困惑。一个词指称某一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人可以对词的指称做出规定,同时,这种规定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文章对指称的任意性和规则进行了分析,并力图阐明维特根斯坦的理解与常...
关键词: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 指称 
关于反私人语言论证的思考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3期260-261,共2页徐朝晖 
私人语言问题最早由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提出。所谓“私有语言论题”就是维特根斯坦关于不可能有私人语言的论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氏在《哲学研究》中对私人语言的反驳是他后期语言哲学的重要...
关键词:私人语言 论证 《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 语言问题 20世纪 语言哲学 哲学发展 
维特根斯坦价值难题的辩证求解——以《关于伦理学的讲演》为例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5期47-50,共4页王凤仁 孔扬 马丽君 
《关于伦理学的讲演》是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的代表作,是我们切入辩证法理论对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整体批判的天然文本。文章通过批评维文"相对价值判断"向"纯粹事实陈述"的抽象还原、批评维文割裂绝对与相对的具体统一关系,和解读蒯...
关键词:相对价值判断 绝对价值判断 知性思维 辩证法 蒯因式批评 
《论语》的句子有意义吗?--《论语》、维特根斯坦和意义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59-63,共5页 张卜天(译) 
理解《论语》等古汉语文本意义的工作得益于对《论语》注疏传统的考察,但是,通过注疏来阐明《论语》句子意义的努力是不成功的,原因是它们没有恰当地解读文本意义。我主要根据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和戴维森(Donald Davidson...
关键词:《论语》 维特根斯坦 意义问题 
也谈悖论的消解——关于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规则悖论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6期238-239,共2页范秀英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规则悖论 悖论消解 哲学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