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作品数:33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道远陈溪范连义陈锐方刚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外语教学》《哲学分析》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的三重语境被引量:3
《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11期50-56,共7页张学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ZXZ011)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理解"概念经历了从语言哲学到心理学哲学再到知识基础研究的语境变迁,形成三种内涵有别且作用不同的概念。对语言意义的考察转变为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使用的探究,使语言哲学发生划时代的转型;通过建构以"理解"...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理解”概念 语境变迁 心理学哲学 知识论新模式 
综观和可综观性——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被引量:3
《世界哲学》2017年第4期23-34,共12页S.马耶夏克 季文娜 
2015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研究与文献翻译"(项目编号:ZX20150058)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与哲学践行研究"(项目编号:TJZX16-006)的阶段性成果
"综观"和"可综观性"这两个概念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哈克在1972年就曾指出,维特根斯坦原著的译者在为这两个概念提供充分恰当的英语译文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为了符合英语表达的需要,英译者们选择的译法并不系统...
关键词:综观 可综观性 家族相似性 
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角度看约翰·希克宗教多元论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宗教与哲学》2016年第1期70-98,共29页李彦仪 
本文旨在尝试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发展英国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论的可能性。本文首先指出希克多元论里的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元素,以及两者在思想上的亲缘关系;接着,本文以希克所援引扩充的维特根斯坦之...
关键词:约翰·希克 宗教多元论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家族相似性 
法律方法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基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应用与展开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6年第1期26-35,共10页邱成梁 
"2011计划"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通过方法的法治拯救,必须强化法律方法自身理论水平,语言哲学特别是语用学为法律方法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在宏观上,根据语言哲学对法律方法这一范畴作出不同界分。在前提上,语言哲学视角下法律事实分析是研究的基础。在直接方法层...
关键词:法律方法 语用学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国家治理 
知识产权本质主义的哲学问题与出路——基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理论视角被引量:3
《河北法学》2015年第7期156-169,共14页刘文献 
知识产权本质主义寻求知识产权的基础与本质,探究知识产权中确定性的原则与"第一原理",这种本质主义思维在理论上存在诸多的哲学问题,限制了知识产权理论进一步发展。而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反本质主义哲学理论,包括语言的游戏、家族相似、...
关键词:知识产权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语言的游戏 家族相似 
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的生活复归——以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为例
《商》2015年第29期124-125,共2页林函之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00
哲学和心理学在如今的当代已然是两门完全独立的学科,甚至双方对于彼此都是讳莫如深,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既尴尬又千丝万缕。哲学作为知识的起源,可以说是一个培养基,从此各门科学应运而生,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等。当各种基础性学科...
关键词:哲学 心理学 疼痛 生活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语言游戏”中看跨文化相互理解——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主要思想的一个思考
《校园英语》2015年第22期203-203,共1页李刚 
"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生活形式"(form of life)一起构成他后期哲学的灵魂。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游戏"论述较多,后人研究也不少,但在不少研究者看来,语言游戏这一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
关键词:语言游戏 规则 参与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1世纪论坛
《中国哲学年鉴》2014年第1期510-510,共1页辽宁哲 
本年度举办5次讲座。(1)10月18日,江怡教授主讲“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十大误读”。(2)10月23日,孔明安研究员主讲“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的双重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及其反思”。(3)10月30日,张曙光教授主讲“现代性...
关键词: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1世纪 辽宁大学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论坛 形而上学终结 哈贝马斯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中重新“等待戈多”
《长江学术》2014年第2期49-55,共7页陈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资助项目;编号:2010M521455
荒诞派戏剧传统批评话语对《等待戈多》的解析,过多集中于"戈多"可能对应的实体及具体象征意义之辩,"戈多"的永不出现也因落入存在主义哲学式的阐释窠臼而成为人生之空洞、绝望和无意义的象征。然而,"戈多"并非抽象静止的概念,而是在戏...
关键词:等待戈多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荒诞剧 
算术、语文学与犯罪的“滑稽剧”——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看尤奈斯库的荒诞剧《上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第3期97-102,共6页陈溪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目(2012M521455)
尤奈斯库戏剧《上课》既充满暴力色彩和荒诞意味,又极具语言哲学意蕴,但通常阐释偏重前者,将其视为对强权统治及其非理性机制的嘲讽和批判,却往往忽略其中独特而深刻的语言哲学内涵。对后者的考察可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形成意味深长的...
关键词:尤奈斯库 《上课》 维特根斯坦 语言习得 算术 语文学 犯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