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闾河道

作品数:36被引量:16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张治昊胡春宏曹文洪孙志高夏军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学前缘》《水利建设与管理》《人民黄河》《环境化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河尾闾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
《人民黄河》2024年第8期F0004-F0004,共1页 吕艳梅(整编) 
黑河(古称弱水)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2000年以来,在水利部、黄委的坚强领导下,黑河流域管理局切实履行流域管理职责,团结流域各方,扎实开展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工作,缓解了地...
关键词:水资源统一管理 用水矛盾 水事矛盾 尾闾河道 内陆河 东居延海 调度工作 草场退化 
尾闾河道形态演变特征的模拟试验研究
《水科学进展》2024年第3期508-520,共13页白玉川 孙艳杰 宋晓龙 徐海珏 吴金森 田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3YFC3208601)。
尾闾河道是河流与海洋交互的关键地带,对其形态演变研究具有生态环境意义。采用物理试验方法对常见的喇叭状和蜿蜒状(河口左偏与右偏)尾闾河道演变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水沙条件下河道演变规律,并以河相系数和相对粗糙度为基准对不同...
关键词:河流形态 水沙变化 河相关系 物理试验 尾闾河道-河口 
2016-2020年黄河三角洲尾闾河道悬浮泥沙时空分布
《海洋通报》2023年第3期303-313,共11页黄梁 陈沈良 李鹏 杨美晴 刘清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706214);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EC-KF202001)。
三角洲河道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与河口流路稳定性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密切相关。基于Sentinel-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反演悬沙浓度,结合河道形态和水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了近年来黄河尾闾河道悬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
关键词:尾闾河道 悬浮泥沙 调水调沙 时空分布 
黄河口尾闾河道近期自然出汊过程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5
《泥沙研究》2022年第1期65-72,共8页杨卓媛 夏军强 周美蓉 万占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405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25902)。
研究黄河口综合治理的尾闾河道出汊过程及其自然出汊机理对于河口地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6-2016年黄河口尾闾段遥感资料探讨了河道历史出汊过程及特点。分析河床边界、洪水及海洋动力条件,发现在自然出汊前尾闾段滩地横比降增加...
关键词:遥感影像资料 河道出汊 形成机理 尾闾河段 黄河口 
黄河尾闾河道纵剖面调整对入海水沙的响应被引量:1
《人民黄河》2022年第1期37-41,51,共6页杜小康 王开荣 窦身堂 谢卫明 凡姚申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5500);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KY-JBYW-2019-03)。
为更全面地认识黄河尾闾河道形态的调整规律,基于1977—2017年利津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以及典型断面资料,探讨黄河尾闾河道河床纵剖面形态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建立河床纵剖面凹度、纵比降与水沙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现行流路尾闾...
关键词:纵剖面 纵比降 凹度 来沙系数 尾闾河道 黄河口 
黄河口尾闾河长的变化特点及计算方法被引量:1
《泥沙研究》2021年第4期75-80,共6页吴保生 郑珊 王开荣 尚红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390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405202)。
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淤积延伸不仅对河口地区的河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黄河下游河道的长期冲淤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黄河口1954-2018年实测尾闾河长与水沙资料分析了不同流路的淤积延伸特点,发现尾闾河长与累计来水量和累计来...
关键词:黄河口 河口演变 尾闾河道 摆动改道 淤积延伸 
黄河口清水沟尾闾河道演变过程分析与改道风险评估被引量:4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20年第8期659-666,共8页韩沙沙 郑珊 谈广鸣 王开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779183,51409193)。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从1976年至今已行河43 a,其演变过程与稳定关系着黄河口区域的生产发展。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依据1976—2015年利津水沙资料,提出了基于时段的水沙搭配判定指标,并结合清水沟尾闾河道实测断面资料,分析了尾闾河道形态调...
关键词:黄河口 清水沟 演变 改道 来水来沙 调水调沙 清8改汊 
黄河尾闾河道及河口区水体与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和砷沿程分布及生态风险被引量:4
《生态学报》2019年第15期5494-5507,共14页黎静 孙志高 田莉萍 陈冰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104);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
基于2016年汛前和汛后获取的黄河尾闾河道与河口区(低盐区)表层和底层水体和悬浮颗粒物样品,研究了水体和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Cr、Ni、Cu、Zn、Pb、Cd)和As含量的沿程分布特征,并评估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汛前尾闾河道表层水体中仅C...
关键词:重金属  生态风险 尾闾河道 河口区 
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尾闾河道碎屑矿物组成特征的影响
《滨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67-73,共7页张党玉 孙志高 王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104,41171424)
碎屑矿物在判别沉积物来源以及沉积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2013年汛前与汛后采集的黄河尾闾河道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鉴定,探讨了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导致的水动力变化对碎屑矿物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汛前或汛后黄河尾闾河道...
关键词:碎屑矿物 组成特征 尾闾河道 调水调沙工程 黄河 
黄河口尾闾河道近40年河床断面及平面形态调整特点被引量:14
《水力发电学报》2019年第1期63-74,共12页张诗媛 夏军强 万占伟 李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405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25902;51579186)
清水沟改道及龙羊峡、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口尾闾河道的河床形态发生了显著调整。黄河口尾闾河道河床调整过程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1976—1980年淤滩成槽阶段,1980—1984年单股入海阶段,1984-1999年主槽萎缩阶段,1999—2016年河...
关键词:清水沟河道 河床调整 平面形态 断面形态 黄河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