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社

作品数:210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江琼黄艳芬史挥戈张婷婷张登林更多>>
相关机构:皖西学院合肥学院北京鲁迅博物馆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口中学”校友台静农
《武汉文史资料》2024年第11期44-45,共2页张爱清 
偶然看到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台静农的履历介绍:1918年就读于湖北省立汉口中学。蓦然发觉这位获得鲁迅先生好评的未名社健将,居然是我们武汉六中的校友。履历中提到的“汉口中学”,就是武汉六中的前身。1903年,德国传教士买下...
关键词:未名社 文学评论家 台静农 校友 德国人 汉口 中学 履历 
《奔流》与革命文学论战
《上海鲁迅研究》2023年第1期164-177,共14页白海君 
201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L19BZW014《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对日俄资源的择取》
1928年,鲁迅受北新书局的委托,与郁达夫、白薇、林语堂和未名社的年轻成员共同创办《奔流》杂志,不过杂志的相关工作,除了许广平做过校对,几乎所有工作都是由鲁迅独立完成。《奔流》的创办及基本业务情况,可以从鲁迅致章廷谦的两封信中...
关键词:许广平 郁达夫 革命文学 未名社 林语堂 鲁迅 北新书局 文学青年 
鲁迅领导的未名社的编辑思想与出版实践被引量:1
《出版发行研究》2018年第4期103-105,共3页陈红梅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文化视角下的当代皖西本土作家研究"(SK2017A0394);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规划教材"皖西籍现当代作家研究"(2013ghjc255)阶段性成果
鲁迅领导的未名社,以翻译外国(特别是苏俄)进步文学为核心,以《莽原》《未名》为"催促新生、排击旧物"的战斗阵地,以发现、培育有为青年为己任,积极传播进步文化,展开对社会的反抗和思想的启蒙。未名社鲜明的编辑出版思想显现出独特的...
关键词:编辑思想 未名社 鲁迅 出版实践 文化传播 思想启蒙 
鲁迅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北京未名社出版社的历史贡献
《出版发行研究》2017年第4期102-104,共3页江琼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未名四杰’与鲁迅先生的渊源研究"(SK2014A426)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未名社出版社是鲁迅创办的第一个出版社,既是鲁迅对中国现代出版事业发展贡献的重要元素,也是构建鲁迅文学活动的坚实柱石。未名社印行的青年社员们的文学创作成为五四新文学青春写作最生动的样本。未名社带着鲁迅的方向和战斗传统...
关键词:未名社 出版社 鲁迅 青春写作 营销策略 
《论战》与论战——梁鲁撤书怨
《青岛文学》2016年第10期100-106,共7页赵曰茂 
1930年新成立的青岛大学,延聘梁实秋为外文系主任,后又兼任图书馆馆长。鲁迅先生在他1936年1月11日发表的《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之六》一文中,提到文学论战的对手梁实秋对他实行报复:《集外集》的不值得付印,无论谁说,都是对的。
关键词:天津图书馆 梁鲁 梁实秋 外文系 青岛大学 未名社 未名丛刊 左翼作家 文艺政策 一本 
鲁迅《忆韦素园君》三则注释的补注
《语文月刊》2016年第4期50-53,共4页贾小林 
鲁迅先生的《忆韦素园君》一文有三则史料,一是关于林素园武力接收女师大,二是关于未名社被查封,三是关于鲁迅"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北京版教材(选修三)对未名社被查封一事未加注释,对另外两件事虽有注释,但存在疏漏,或语焉不...
关键词:未名社 北京版 《鲁迅全集》 文有 补注 北洋政府 柔石 女子学院 李霁 内山完造 
鲁迅《忆韦素园君》三则注释补注
《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12期44-46,共3页赵慧 
鲁迅先生的《忆韦素园君》一文有三则史料:一是林素园武力接收女师大,二是未名社被查封,三是鲁迅“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对这三则史料,北京版教材(选修三)未名社被查封一事未注释;对另外两件事有注释,但存在缺误,有必...
关键词:注释 鲁迅 补注 未名社 北京版 史料 查封 教材 
原来鲁迅也这么有生活情趣
《阅读》2012年第11X期18-20,共3页吴应海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写作不息,战斗不止,留给人们的一直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形象。其实,鲁迅也是一个普通人,真正走近他,你会发现,他的一言一行,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
关键词:有生活 许广平 萧红 横眉冷对千夫指 未名社 王冶 北京时 另一面 夜灯 都事 
尊重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16期150-150,共1页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
关键词:尊重 客人 鲁迅 未名社 中这 
理想出版的困境——以未名社的成立与经营实践为例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11年第3期184-187,共4页秦艳华 
未名社成立于1925年8月,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也是北京新文学出版的重要机构。由鲁迅发起,主要成员有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等6人。1931年5月停止活动。在6年多的时间里,未名社出版有《莽原》半月...
关键词:文学出版 未名社 《关于鲁迅及其著作》 经营实践 困境 理想 1931年 中国新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